这首诗名为《不寐》,是明代哲学家吴与弼所作。诗中描绘了深夜难眠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内心的纷扰与思考。
首句“寒鼓三更后”,以寒夜中的鼓声作为背景,点明时间已至深夜,营造出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接着,“孤衾未睡时”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孤独状态,他独自躺在被子里,难以入眠。
接下来的“无穷身外事,逐一静中思”,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思绪。在静谧的夜晚,无数的外界事务涌上心头,引发了深沉的思考。这里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关注,也体现了其内心的敏感与深刻。
“圣域何由入,灵台久自私”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渴望进入圣洁的精神领域,但又意识到自己长久以来被私欲所占据,表达了对自我修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与反思。
最后,“疏棂霜月白,愁况漫裁诗”描绘了一幅霜月映照下的窗户画面,月光透过稀疏的窗棂,洒在洁白的霜面上。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的愁绪弥漫,他试图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愁绪似乎无法完全释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深夜难眠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自我修养、精神追求的深切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