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谢家庭下玉,化此青琅玕。
风标夐不俗,谁谓骨相寒。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仇远的作品,名为《题赵希贤所藏墨竹(其三)》。诗中的“谢家庭下玉,化此青琅玕”两句,通过对“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品质的追求和鉴赏能力。玉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纯洁、高贵,因此这里“谢家庭下玉”可能指的是赵希贤家中的艺术藏品,或是特指某一件珍贵的墨竹作品,而“化此青琅玕”则是在赞美这件艺术品的精妙绝伦,似乎能够将普通的青石(即“青琅玕”)也转化为珍贵的玉器。
接下来的“风标夐不俗,谁谓骨相寒”两句,则是对赵希贤所藏墨竹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内涵进行赞美。“风标”指的是一种高雅脱俗的艺术风貌,“夐不俗”则强调了这种风格与众不同的特点。而“谁谓骨相寒”则是在反驳那些可能批评这件作品缺乏生气或者情感表达的人,认为这样的批评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在诗人看来,这件艺术品已经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充满了生命力和热情。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旧时长见挥毫处,修竹幽兰取次分。
欲把一竿苕水上,鸥波千顷看秋云。
锦石倾攲玉树荒,雪儿无语恋斜阳。
百年花鸟春风梦,不是钱塘是汴梁。
素衣喜不污缁尘,贞女江头见似人。
桃李门墙零落尽,江南犹有一枝春。
红紫委尘土,绿窗清昼长。
安知两三竹,风已作秋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