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乐辞(其八)

亭亭宵月流,朏朏晨霜结。

川上不徘徊,条间亟渝灭。

灵知湛常然,符应有盈缺。

感运复来仪,且厌人间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月夜与清晨的自然景象,以及对宇宙变化和人生世态的深刻感悟。

首句“亭亭宵月流”,描绘了夜晚明月高悬,月光如水般倾泻而下的景象,展现出月夜的宁静与美丽。“亭亭”二字形象地描绘出月亮高挂的姿态,给人以清冷而高远的感觉。

接着,“朏朏晨霜结”描绘了清晨时分,霜花在草木上凝结的场景。这里的“朏朏”形容霜花初现,尚未完全覆盖,给人一种清新而稍带寒意的感觉。通过月夜与清晨的不同景象对比,诗人巧妙地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界的变换。

“川上不徘徊,条间亟渝灭”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美。河水在流动中不为外界所动,保持着自己的节奏;而树木的叶子则在霜冻的影响下迅速凋零。这两句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脆弱性。

“灵知湛常然,符应有盈缺”表达了对宇宙规律的思考。这里的“灵知”指的是宇宙间的智慧或法则,“湛常然”意味着这些智慧或法则深邃而恒常不变。“符应”则是指宇宙间的相互感应与对应关系,“盈缺”则暗示了事物的盛衰更替。这两句揭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宇宙法则的奥秘。

最后,“感运复来仪,且厌人间世”表达了诗人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感悟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厌倦。诗人认为,宇宙的运行有着其固有的规律,而人间世事却充满了无常与苦痛。因此,他渴望回归自然,寻求心灵的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宇宙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世态的反思。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92)

王融(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王僧达孙。博涉有文才。举秀才,累迁太子舍人。竟陵王萧子良特相友好,为“西邸八友”之一。欲兴家业,上书武帝求自试,迁秘书丞。帝幸芳林园,禊宴朝臣,使融为《曲水诗序》,文藻富丽,当世称之。后子良复奉融为宁朔将军、军主。及武帝病笃,融欲矫诏立子良,事败,郁林王即位,收狱赐死。融文辞捷速,为永明体代表作家。今存《王宁朔集》辑本

  • 字:元长
  • 籍贯:南朝齐琅邪临沂
  • 生卒年:467—493

相关古诗词

法乐辞(其九)

舂山玉所府,檀林芳所栖。

引火归炎燧,挹水自清堤。

庵园无异辙,祗馆有同跻。

比肩非今古,接武岂燕齐。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法乐辞(其十)

昔余轻岁月,兹也重光阴。

闺中屏铅黛,阙下挂缨簪。

禅悦兼芳旨,法言恋清琴。

一异非能辨,宠辱谁为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法乐辞(其十一)

峻宇临层穹,苕苕疏远风。

腾芳清汉里,响梵高云中。

金华纷苒若,琼树郁青葱。

贞心延净境,邃业嗣天宫。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法乐辞(其十二)

影响未尝隔,晦明殊复亲。

弘慈邈已远,睿后扇高尘。

区中禔景福,宇外沐深仁。

万祀留国祚,意兆庆唐民。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