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惑篇

春树桃与李,美果终得尝。

莫树枳与棘,芒刺还相伤。

君子所树党,在择贤与良。

其党苟非人,为祸亦自殃。

蓄者本铅刀,用欲如干将。

豢者本款段,骋欲侔骕骦。

辨之胡不早,坚冰自履霜。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春天的树木有桃和李,美好的果实最终能品尝。
不要种下枳棘,它们的芒刺会伤害自己。
君子选择结交的朋友,看重的是贤良之人。
如果朋友圈子不对,灾祸也会降临自身。
储藏的刀原本平凡,使用时却要像名剑干将般锋利。
驯养的马原本温顺,但奔跑起来却能媲美骏马骕骦。
为何不早点分辨清楚?坚硬的冰层下已有霜冻。

注释

春树:春天的树木。
桃与李:桃树和李树。
莫:不要。
枳与棘:枳木和荆棘。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党:朋友圈子。
苟:如果。
殃:灾祸。
蓄者:储藏者。
铅刀:平凡的刀。
豢者:驯养者。
款段:温顺的马。
辨之:分辨清楚。
坚冰:坚硬的冰层。
履霜:踩在霜上。

鉴赏

这首诗名为《辩惑篇》,出自北宋文学家田锡之手。诗中通过春天的果树和荆棘比喻人际关系,传达了选择良师益友、警惕不良交往带来的伤害与祸患的深刻道理。

首句“春树桃与李,美果终得尝”描绘了春天果树繁盛,桃李争妍,最终能品尝到它们美味的果实,象征着君子之交,必能结出丰硕的友谊果实。

接着“莫树枳与棗,芒刺还相伤”则警示人们不要培植那些带刺的荆棘,因为它们不仅无益,反而可能造成伤害。这里的“荆棘”比喻了人际关系中的小人和不良之辈。

下两句“君子所树党,在择贤与良”进一步强调了君子的交友标准,是选择那些德才兼备的人作为伙伴。而“其党苟非人,為祸亦自殃”则指出如果结交的并非君子之人,那么这样的交往不仅无益,还可能带来灾难。

中间两句“蓄者本铅刀,用欲如干将”和“豢者本款段,骋欲侔骕骦”,则通过比喻手中的利器和马匹的训练,表达了对于朋友的选择和培养应像对待珍贵工具和良马一样,须臾不离,细心栽培。

最后两句“辨之胡不早,坚冰自履霜”则是诗人自己反省,为何没有早些辨别出真伪,结果就像行走在坚硬的冰面上,一步一步踏入了寒冷的霜雪中。这里的“辨之”强调了分辨真伪的重要性,而“坚冰自履霜”则是对自己过往交友不慎的深刻反思。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鲜明的人生哲理,传递出一种深远的交友之道,即选择朋友如同选择果树,一定要辨别真伪,选择那些能够给予正面影响的人作为伙伴。

收录诗词(156)

田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继冲,后更名为锡。祖籍京兆(今西安),唐末避黄巢之乱定居四川眉州洪雅(今槽渔滩镇)。曾祖父、祖父均为当时洪雅之名士,太平兴国三年(975)进士,官至右谏议大夫。北宋初年政治家和著名作家,在宋初的政坛和文坛享有较高的声誉。深为宋初士大夫所景仰。生于晋高祖天福五年,卒于宋真宗咸平六年,年64岁

  • 字:表圣
  • 籍贯:嘉州洪雅(今属四川眉山市)
  • 生卒年:940~1004

相关古诗词

鬻冰咏

赫日生炎晖,鬻冰言及时。

邀利有得色,冰消俄若遗。

两失俱无猜,虽悔安可追。

仁惠当务远,勿使失其宜。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归去来

归去来,诗不云乎,王事一埤遗我兮。

终日孜孜,心力疲劳齿发衰。

尔今已年五十二,前去七十几多时。

尔性虽拙颇好学,尔才虽短颇好诗。

文学歌诗之外非乐为。

金门玉堂若无分,随分官职胡不归。

苟能遣得婚嫁累,又何苦忧伏腊资。

尔不闻仲尼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浮云富贵非尔宜。

表圣表圣,尔当念兹而在兹,勿使无其实而有其词。

尔若舍灵龟而观朵颐,无乃见尔痴尔痴。

形式: 词牌: 归去来

句(其二)

自知不是明时用,烂额焦头力谩多。

形式: 押[歌]韵

句(其一)

下车逢岁岁旱,祷庙望秋成。

火轮转曈眬,赤日弥高明。

稻苗已枯死,麦垄不堪耕。

形式: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