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寻放处西林鄂公句也为下转语率成四章(其二)

拈花寻放处,花意复如何。

风定树犹籁,潭空水不波。

及时还自省,非想忽成魔。

解释无穷妙,香光静处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以“拈花寻放处”为题,巧妙地融入了禅宗的“拈花微笑”典故,引人深思。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界的静谧景象,如风停后树木依然发出细微的声音,潭水虽空却无波澜,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

“花意复如何”,诗人似乎在询问花儿在绽放时的心境,或是对生命本质的探寻。这种提问方式,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意味,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

“风定树犹籁,潭空水不波”,这两句诗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自然界中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即使风停了,树木仍然能发出细微的声音;即便潭水看似空无一物,实际上却蕴含着深邃的平静。这种景象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和谐共存,暗示着即使在看似寂静的环境中,也存在着生命的活力和宇宙的奥秘。

“及时还自省,非想忽成魔”,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适时反思自我,避免被杂念所困扰。这里的“非想”指的是不必要的妄想或烦恼,如果任由其发展,可能会成为心灵的障碍,导致内心的混乱与痛苦。

最后,“解释无穷妙,香光静处多”,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宇宙真理的追求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在静谧之处,往往能发现生命的真谛和宇宙的奥妙,香气与光芒交织在一起,展现出无限的美妙。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精神世界探索的鼓励,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平静与智慧追求的向往。

收录诗词(4)

候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拈花寻放处西林鄂公句也为下转语率成四章(其三)

拈花寻放处,放处便生春。

悟入光明藏,情删苦恼因。

宝花当下境,金粟后来身。

空外原无际,中天一月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拈花寻放处西林鄂公句也为下转语率成四章(其四)

拈花寻放处,珍重为名花。

恰好无多地,吾生自有涯。

敢因私雨露,随分到清华。

寄语花前客,妍媸莫漫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五里塘即事

百尺高楼接水天,法王宫殿柳堤边。

曾奉三岛群仙境,一阁秋声半树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华藏山寺岁暮偶作

岑寂冬残有所思,空山伏枥且随时。

寺分湖月三千顷,殿绕松云一万枝。

雪扫南窗煨芋火,酒斟东阁伴梅诗。

书生何暇林泉事,太息空教壮岁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