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亡儿明道(其十三)

五十方知慕,平生悔远游。

徒令迟得子,岂有早封侯。

鸿妇悲三丧,豚儿喜一留。

自今王霸意,不敢愧黄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哭亡儿明道(其十三)》。诗中表达了一位父亲在失去儿子后深深的哀痛与悔恨之情。

首句“五十方知慕”,五十岁才明白对孩子的爱与依恋,表达了父亲在失去孩子后对时光流逝和未能尽到父职的深深感慨。接着,“平生悔远游”一句,透露出父亲因长期在外奔波而未能陪伴孩子成长的遗憾与后悔。

“徒令迟得子,岂有早封侯。”这两句转折,从对孩子的思念转向对自身功名利禄的反思。父亲意识到,即使他取得了所谓的成就,如“早封侯”,也无法弥补失去孩子的痛苦。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亲情与个人成就之间的价值差异。

“鸿妇悲三丧,豚儿喜一留。”这里使用了典故,通过对比鸿雁之妻的三次丧夫之痛与豚儿因父亲留下的喜悦,进一步强调了失去孩子的悲痛与无法挽回的遗憾。

最后,“自今王霸意,不敢愧黄头。”这句话表明了父亲从这次失去孩子的经历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训,从此以后,他将不再追求虚名浮利,而是更加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不敢再让年老的亲人感到遗憾。

整首诗情感真挚,深刻地揭示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以及对人生价值的重新思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家庭责任的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六月十八日作(其一)

儿亡今一月,魂梦未曾离。

泪落人争问,神伤自不知。

才因妻子减,情以死生移。

萧飒秋将至,兰摧剩一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六月十八日作(其二)

平生无一善,天意自如斯。

老亦因哀乐,贫多损孝慈。

鸱鸮频取子,风雨未安枝。

辛苦惟生计,无成值此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贺子返维扬兼寄宋子(其一)

为有贪泉好,番禺盛客游。

海将珠母徙,天以石人留。

寂寞劳相慰,欢娱得一秋。

不堪挥手别,怅望是扬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贺子返维扬兼寄宋子(其二)

故人惟宋子,意气尽渐离。

尔亦悲歌客,能怜畏约时。

筑声今绝代,剑术昔无师。

归去同樽酒,烦君道所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