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徙倚重咨嗟,非缘惜岁华。
关山异乡客,砧杵别人家。
天冷云含日,溪清水献沙。
屈魂终不返,悲思更无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的《感秋》,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秋思和对时光易逝的惆怅。诗人通过徘徊倚重、咨嗟不已的情景,表达了非因年华虚度而感到惋惜之情。
“关山异乡客”,诗人以自己为“关山异乡客”的设定,表明他身处远离家乡的边塞之地,感受着异乡孤独与寒冷。紧接着,“砧杵别人家”则描绘了一种隔绝和不属于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寂情怀。
“天冷云含日,溪清水献沙”,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传达出秋天的萧瑟与静谧。冷冽的天气,云雾缭绕的阳光,以及清澈见底的小溪中流淌着细沙,都营造了一种寂寥而又宁静的氛围。
“屈魂终不返,悲思更无涯”,诗人的心灵因秋境所触,而陷入深沉的悲思之中。这里的“屈魂”指的是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这种痛苦是无法回避和消除的。而“悲思更无涯”则表达了这种情感没有尽头,仿佛随着秋风的吹拂而无穷无尽。
总体来看,李觏在这首诗中将秋天的萧瑟与个人内心深处的哀愁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一个充满哲理的秋思画卷。
不详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俗语不入耳,旅愁还到心。
坐多浑易厌,梦好欲重寻。
暴雨撩蓬响,残阳过岭阴。
回看奔竞苦,此兴贵南金。
长檐数尺庇堂东,疏漏从来只有蓬。
日影碎如秋树下,雨声初似夜船中。
竹经蠹了多垂地,箬到乾时半捲空。
此处想非人所竞,众言千万莫相攻。
明月到樽前,拿舟古岸边。
乱山斜入雾,远水倒垂天。
酒气薰龙戏,歌声弄鹤眠。
回头嗤李郭,此外更无仙。
光明人所好,幽暗此何为。
树在溪无影,禽来鹘未知。
爱花留润与,避日卷阴移。
底事偏相恼,天涯欲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