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何少宰燕泉和陶六诗(其三)真想次终曲阿韵

村庄绝遥想,结志惟读书。

穷年枉寻觅,大道浑塞如。

茅茨日就剪,坦坦成通衢。

天真宛然在,直以人事疏。

静观恍自行,俗径翻萦纡。

浮荣枕前梦,食饱良弃馀。

慨兹世缘浅,酷爱山林居。

桑麻话俦昔,临水观游鱼。

班荆信散坐,行次奚重拘。

所忻百代下,墨守还故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诗中通过对比乡村与都市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的渴望。

首句“村庄绝遥想,结志惟读书”,开篇即点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以及通过读书来寄托理想与追求。接着,“穷年枉寻觅,大道浑塞如”两句,通过描述在都市中寻找出路的艰难,反衬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茅茨日就剪,坦坦成通衢”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真实面貌,虽简朴却充满生机。“天真宛然在,直以人事疏”则进一步强调了乡村与都市生活的差异,乡村的淳朴与自然状态与都市的复杂与忙碌形成鲜明对比。

“静观恍自行,俗径翻萦纡”表现了诗人对都市生活节奏的反感,以及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浮荣枕前梦,食饱良弃馀”则揭示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认为这些不过是过眼云烟。

“慨兹世缘浅,酷爱山林居”表达了诗人对都市生活短暂、浮躁的感慨,以及对回归自然、隐居山林的渴望。“桑麻话俦昔,临水观游鱼”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日常场景,与都市生活的繁忙形成对比,强调了乡村生活的闲适与自在。

“班荆信散坐,行次奚重拘”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不受世俗规则束缚。“所忻百代下,墨守还故庐”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历史长河中坚守自我,回归乡村生活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与都市生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诗中充满了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与对都市生活的反思,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与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417)

林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何少宰燕泉和陶六诗(其四)遥情次游斜川韵

青阳开泰运,玄冥势己休。

冻消物候平,适意斜川游。

曾城香荒忽,人世真如流。

遥峰送晴碧,野水双浮鸥。

莎行薄自念,童冠偕兹邱。

浴沂颇情况,汗漫非所俦。

山花动春酌,林叟相和酬。

乾坤竟如寄,神仙能在不。

景短心故长,无事增百忧。

商芝有馀业,足此宁何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次何少宰燕泉和陶六诗(其五)宿好次行涂口韵

长风振林木,摋羽辞高冥。

委身失所托,惴己曾人情。

清阶历形要,残梦多南荆。

叉鱼句尚续,来燕泉又生。

一春晴雨节,故老谈盛明。

互歌责难外,倍见台阶平。

玉帛走万国,土宇无师征。

安眠起常宴,竹杖时课耕。

幸无幻化术,废举非素萦。

相期慎迟暮,造物憎完名。

形式: 古风

次何少宰燕泉和陶六诗(其六)馀閒次归田园韵

幽弦故同调,何山亦吾山。

我秃君亦苍,两山自年年。

鸿鹄有孤尚,鱼藏不厌渊。

性偏鲜谐俗,幸有先人田。

寄迹混樵牧,养寂城市间。

赤日长林下,一枕黄虞前。

邻村半凉落,蔀屋时无烟。

心多枉系念,于此成华颠。

西陇麦就熟,雨足农亦閒。

时平征调简,井里居晏然。

形式: 古风

去岁大旱及春雨又霪述忧用汉郦炎韵

岁律居以穷,玄冥驾当促。

长灯守达曙,准辨看新局。

昨者太无年,十家九不足。

东西市门间,老少纷相逐。

祗今云物红,沟渠断还浊。

道途几人色,闾巷多鬼录。

值春雨又霪,二麦浑未卜。

免租下殊典,赈贷连乡曲。

灾眚孰致之,斯民自无禄。

长跪祝圣人,如川又如岳。

遗荣草头露,老去如逝波。

长林结稠绿,斤斧无完柯。

閒身寄霞外,萝屋山之阿。

开池畜流水,莲实鱼亦嘉。

腴田差岁计,习静看南华。

家儿不解事,浪费泥与沙。

瓶空转局蹙,况此乖天和。

蠲租值汉诏,邑里无催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