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薋园

兰生在深谷,宁畏恶草滋。

受性偶不同,托根从所宜。

夙龄负耿介,中路遭崄巇。

弃置缨与緌,归来寻故蹊。

南山荒豆田,东陵没瓜畦。

踯躅不自得,为园且栖迟。

上有萱草堂,下有春草池。

光风旦夕至,引觞以为怡。

兰者自为兰,薋者自为薋。

达观讵离俗,全生甘息机。

寄言谢人徒,殊调勿见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兰花自喻,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坚守自我本性的态度。诗人将兰花置于深谷之中,不受恶草滋扰,象征着其不受世俗影响,保持高洁品质的决心。兰花“受性偶不同”,“托根从所宜”,表明其顺应天性,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生存,不勉强自己去适应不适合的环境。

“夙龄负耿介,中路遭崄巇”描绘了兰花自幼便怀有正直刚毅之气,但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种种艰难险阻,但依然坚韧不拔。诗人通过兰花的形象,表达了自己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坚持与不屈。

“弃置缨与緌,归来寻故蹊”暗示诗人可能曾有过官场生涯,但最终选择放弃名利,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平静。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厌倦。

“上有萱草堂,下有春草池。光风旦夕至,引觞以为怡”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宁静的场景,象征着诗人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萱草堂和春草池代表了诗人内心的乐园,而“光风旦夕至”则寓意着美好的时光与心境随时可以到来,诗人通过饮酒来享受这份宁静与喜悦。

“兰者自为兰,薋者自为薋”强调了个性与独立的重要性,兰花与杂草各安其位,各显其美,无需相互比较或改变。这反映了诗人对个性自由和平等的尊重。

“达观讵离俗,全生甘息机”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尘世,但能以豁达的心态看待生活,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而不是被世俗的欲望所驱使。

“寄言谢人徒,殊调勿见疑”则是诗人对世人的劝告,希望人们能够理解并接纳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不要轻易质疑或排斥他人的选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兰花这一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个性、平和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束缚的超越,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个人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

殷都(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干

读书忽已倦,冥坐虚无里。

风起舟压涛,濆濆来入耳。

一梦入深松,橹声复惊起。

瞥见两岸山,淡冶真可喜。

杨柳发嫩绿,雨后益娟美。

携有虎丘茶,并饶惠泉水。

闻香不见色,齿牙风诩诩。

此江获此乐,上有玄真子。

形式: 古风

梅花

朝来花底坐,微香染清醉。

清醉犹未已,冷然成佳寐。

瞥见四围山,万仞真拔地。

玲珑万窍空,苔文缀深翠。

山径响石渠,珠泉自天坠。

澹月来山腰,流波湛寒泪。

途逢一高僧,邀我岩中寺。

坐我白石床,语语天外事。

谭锋尚未终,惊鹤一声至。

依然花下人,清香来扑鼻。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花源道中纪游并示文弱

绿萝如篆刻,锋刀驳云雾。

下临百尺潭,丹碧写练素。

沿溪望前村,都似避秦处。

停舟入花源,携筇临水步。

桃花千树红,花深迷往路。

带月石间流,夜深响瀑布。

清坐憺忘归,一山滴浩露。

形式: 古风

感兴

雨气澹将夕,木末明残霞。

流芳惜馀姿,宛转归泥沙。

物化一以迁,欢乐为咨嗟。

根株既不定,无乃空中华。

渺然念独往,浩荡随无涯。

形式: 古风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