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台湾放洋

扬帆解缆语争喧,一叶轻飘到海天。

层浪有山随日涌,积流无地与云连。

沟称红黑曾闻险,蠲指东南不畏偏。

为问飞庐何处泊,台阳远在扶桑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渡过台湾海峡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扬帆解缆语争喧”,生动展现了启航时船员们的忙碌与兴奋,以及彼此间的热烈交谈。接着,“一叶轻飘到海天”则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小船在浩瀚海洋中航行的情景,仿佛一片树叶般轻盈。

“层浪有山随日涌,积流无地与云连”两句,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描述了海上波涛汹涌,仿佛山峦随日光涌动;而水流汇聚,似乎与天空相连,展现出大海的广阔与深邃。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含了诗人对未知旅程的敬畏与向往。

“沟称红黑曾闻险,蠲指东南不畏偏”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与挑战的决心与勇气。提到“红黑沟”可能是指海峡中的复杂水域,而“不畏偏”则表明诗人对于方向选择的自信与坚持。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最后,“为问飞庐何处泊,台阳远在扶桑边”表达了诗人对目的地的期待与好奇。他询问着如何找到停泊的地方,同时指出目的地——台阳,位于遥远的东方,即日本的扶桑。这既是对旅途终点的展望,也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航海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未知的勇敢与决心,同时也蕴含了对远方的向往与探索精神。

收录诗词(2)

卢观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甲子兰记(其一)

遨游台地已三秋,觅尽山川何处求。

步向兰中寻一吉,罗纹交贵水缠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甲子兰记(其二)

屏风锦帐列千寻,融结兰城天地心。

万叠江山遥拱秀,率滨应沐化波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感慨

英雄佩剑决从军,尽日谈兵不论文。

韬略夙储诸葛亮,谁知犹叹国三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约游西湖

六桥烟景最宜诗,天竺飞来峰更奇。

好是苏堤杨柳绿,明朝载酒与君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