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二首(其二)

赐也相国尊,子思终不慕。

乃知古今士,轻重复内顾。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翻译

孔子称赞他为相国,但他并不羡慕这样的地位。
由此可知,自古以来的贤士,更看重内心的修养而非外在的名利。

注释

赐也:指孔子对某人的尊称,可能是颜回(赐,字子渊)。
相国: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
子思:孔子的儿子,名孔伋,后世尊称为子思。
终不慕:始终不向往、不羡慕。
乃知:于是明白。
古今士:自古至今的有德之士。
轻重:看重与看轻。
复:反复,这里指追求外在的反复变化。
内顾:内心的关注,指内在修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所作的《咏史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曾巩以孔子弟子冉有(字子有,又称冉赐)和孟子弟子曾参(字子思)为例,赞扬了他们对于尊位的态度。"赐也相国尊",暗示冉有担任过高位,但诗中强调的是他并未因此而忘本,"子思终不慕"则表明曾参坚守内心,不为外在荣华所动。"乃知古今士",诗人进一步指出这种高尚品质并非仅限于这两位圣贤,而是自古以来有识之士的共同选择。"轻重复内顾",意味着他们重视内在修养,而非外在的反复权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士人坚守节操、轻名重义的敬仰与推崇,体现了儒家的道德理想。

收录诗词(457)

曾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字:子固
  •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57

相关古诗词

咏史二首(其二)

子云无由归,俯首天禄阁。

君平独西南,抗颜观寥廓。

无猜到沉冥,有故惊寂寞。

用心岂必殊,拘肆事终各。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咏雪

严严层冰塞川泽,汹汹北风鸣木石。

黄云半夜满千里,大雪平明深一尺。

两仪混合去纤间,万类韬藏绝尘迹。

蛟龙岌起抱峦冈,江海横奔控阡陌。

野林缥缈苦难状,庭树鲜妍疑可摘。

开门更觉山市静,散帙偏宜纸窗白。

精光荡射遍岩谷,气象峥嵘见松柏。

少年登望就台观,壮士衡淩向砂碛。

饥鼯嗥卧伏牙爪,猎隼飞挐矜羽翮。

茅檐客聚满幽缶,桑径人行没双屐。

高堂暖热厌罗绮,环堵萧条尚絺绤。

何当仰见白日照,坐看先从沙际释。

渐涵沟畎兆丰富,洗濯闾阎消瘴疫。

便乘东北生气起,自驾疲牛理硗塉。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咏雪

北风萧萧鸣且歇,短日悠悠生复灭。

朝含沧海满天云,暮断行人千里雪。

初通壑谷气先冷,渐蔽郊原路疑绝。

并包华夷德岂薄,改造乾坤事尤谲。

驱除已与尘滓隔,濯溉终令枯槁悦。

相持始信竹柏劲,易败可嗟萑苇折。

垂条巧缀如自爱,眢井随形呀且缺。

飞檐䡾䡾驾长浪,巨壁林林倚精铁。

弊衣或有骭犹冻,荒宴谁能耳偏热。

壮夫抚剑生锐气,志士扃门养高节。

已开襟胸绝烦愦,更足沟塍慰空竭。

虽无酒醴发嘲笑,亦有诗谣恣搜抉。

新阳仿佛送镵凿,旧径参差分曲折。

留当屐齿印崖石,徙倚长松看寥泬。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奉和滁州九咏九首并序(其七)石屏路

石屏不见刀斧痕,石下初谁得行径?

千骑来时停管弦,月明更觉山中静。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