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明朝王世贞在丁亥年元日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新年到来时的阴沉天气与节日氛围的反差,以及诗人内心的慵懒与病态。
首句“今岁元正大阴晦”点明了时间背景——新年第一天,天空却笼罩着厚重的阴霾,与传统节日的喜庆气氛形成鲜明对比。接着,“儿童寂寂收笑喧”描绘了孩子们在这样的天气下,不再嬉戏欢笑,而是安静地待在家中,与往常的热闹形成对比,增添了节日的冷清感。
“已无云物媚清旦,祗有雷电摇黄昏”进一步渲染了天气的恶劣,不仅清晨没有云彩带来清新之感,反而在黄昏时分,雷电交加,搅扰了宁静的时光。这种自然界的异常现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动和不安。
“老慵不作画鸡帖,病废何知白虎樽”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个人状态。年老体弱,懒于提笔作画,疾病缠身,无法享受节日的酒宴。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健康身体的渴望。
最后,“嗒然匡坐了吾事,莫教剥啄惊柴门”总结了诗人的整体心境。他静静地坐着,完成了自己的事情,希望外界的干扰,如敲门声,不要打扰到这份难得的平静。这句话既是对自身状态的写照,也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写阴雨连绵的新年景象和个人的慵懒病态,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而内敛,是明代文人诗作中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