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西风凄紧未成霜,拄杖横拖访紫阳。
绕郭溪山千古胜,泛杯萸菊一时香。
鬓边有雪身还健,笔底无尘句不狂。
佳节直须拚酩酊,浑如仙在白云乡。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杨公远所创作,名为《九日同王月溪访紫阳有诗次韵》。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重阳节(即九月初九)的清晨,漫步于紫阳山水之间,心旷神怡的景象。
"西风凄紧未成霜,拄杖横拖访紫阳。"
诗人首先描绘出一幅秋风萧瑟、气候转凉的画面。西风虽然已经变得凄冷,但还没有到结霜的地步。这不仅营造了一种季节交替的氛围,也为即将展开的游历场景定下了基调。拄杖,意味着诗人年岁已高,但依然保持着旷达之情,横拖而行,似乎是在强调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绕郭溪山千古胜,泛杯萸菂一时香。"
接下来,诗人笔触到了紫阳山水的美丽景色。这不仅是一种客观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绕郭溪山”表明了一个完整、和谐的自然环境,而“千古胜”则点出了这一景致自古以来便被人们所称颂。接着,“泛杯萸菊一时香”不仅描写了诗人在此地饮酒赏菊,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行为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鬓边有雪身还健,笔底无尘句不狂。"
诗人的鬓角虽已有些许白发,但身体依旧健朗,这不仅是对自己身体状况的一种肯定,也反映了他精神状态的充沛和积极。此外,“笔底无尘句不狂”则展示了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追求,他的文字清新脱俗,非同凡响。
"佳节直须拚酩酊,浑如仙在白云乡。"
最后两句,诗人提出了在重阳节这等佳节中应当尽情享乐的观点。他主张人们应借助美酒,忘却世俗之烦恼,让心灵得到彻底的放松和解脱。这“浑如仙在白云乡”的比喻,更是将这种精神状态提升到了仙境般的意境之中。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超然生活态度的向往,以及他对文学创作和个人修养的追求。这不仅是对重阳节的一种礼赞,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美好展现。
不详
天教滕六下良宵,恰值人间正颂椒。
万屋高低皆玉洁,四山远迩绝尘嚣。
苍髯铁面亦华发,直节虚心也折腰。
可惜梅花无觅处,祇应低亚小溪桥。
岁已云除四日春,正嗟无雪慰农心。
重衾夜觉十分冷,平地朝看一尺深。
剡曲舟虽无月载,灞桥景更有谁吟。
今宵拚饮椒花酒,醉后烹茶自赏音。
自怜双鬓已星星,书剑无成老此生。
愿识荆州轻万户,要令和璧重连城。
敲推风月诗随兴,模写江山笔代耕。
闻道珠玑囊拍塞,愿分颗粒振声名。
洲上檀栾竹万竿,此君得所一般般。
根虽易地终无异,操直参天也不难。
冠借皮为疑斗灿,杖凭枝作觉龙寒。
步虚词罢幽閒处,好勘黄庭悟寸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