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杨公远所作,诗中通过描绘万竹洲上的竹子和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友人万竹子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新。
"洲上檀栾竹万竿,此君得所一般般":开篇即以壮观的竹林描绘万竹子在精神上的坚定与卓尔不群。"檀栾"是古代对竹子的美称,"此君得所"指万竹子得到他应该得到的一切,"一般般"表明其境界如同这些竹子一样平和而又独特。
"根虽易地终无异,操直参天也不难":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万竹子的品格,如同竹子根部虽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但仍能保持本色,不随波逐流。"操直"指坚守正道,"参天"则是比喻其精神境界之高远。
"冠借皮为疑斗灿,杖凭枝作觉龙寒":诗人通过对万竹子日常用品的描写,如帽子和手杖,来表达他的人格特质。"冠借皮为疑斗灿"中的"疑斗"可能是指帽子上的装饰,而"杖凭枝作觉龙寒"则是说手杖借助树枝而显得坚固有力,这两句都在强调万竹子的品行和修养。
"步虚词罢幽閒处,好勘黄庭悟寸丹":最后两句表达诗人对万竹子精神追求的赞赏。"步虚"可能是指走在空灵的道路上,"幽閒"则是深远宁静的地方。"好勘黄庭"中"黄庭"可能是道教修炼之地,"悟寸丹"则是对万竹子修炼内丹、悟到生命真谛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品格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