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杨巍对王少尹祈雨得应的感慨与赞美。首句“四月荒田苦未耕”描绘出四月时节,田野荒芜,耕作未开始的景象,暗示了当地可能遭遇旱情。接着,“谁从穷海问苍生”一句,以“穷海”比喻偏远之地,表达了对百姓生活困苦的关注和同情。
“祗因少尹心如水,遂有甘霖夜满城”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赞扬了王少尹(即地方官员)的清廉与仁慈之心,因为他的诚意与祈祷,使得天降甘霖,滋润了大地,解救了百姓。这里运用了“心如水”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王少尹内心的纯净与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
“堪笑阴阳虚纵闭,岂知天地自和平”则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理解,指出即使阴阳看似闭塞,但天地自有其和谐之道,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最后,“请君明日南郊望,遍野农歌杂颂声”预示着明天在南郊将能看到一片丰收的景象,农民们欢歌庆祝,表达出对王少尹祈雨成功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对官员道德品质的赞美,以及对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追求,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