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樵为张叔高作

原田每每连清湖,荷□执竿耕钓徒。

平生自谓得所乐,所乐虽□非樵夫。

梁鸿山深路行曲,留侯之孙驾茅屋。

屋头流水泻来清,石砺斧斤樵树木。

天风飒飒两鬓寒,绿萝制衣班竹冠。

芒鞋不踏尘土径,清风直入秋云端。

披星出门带酒倾,施担或时亲汗简。

践蛇冲虎只寻常,五十功名心却懒。

青松不采独采花,松花酿酒倾流霞。

钓徒耕叟喜相道,醉乡乐嘉生春华。

识鸟东西朝复暮,眼底光阴肯虚度。

幸逢宇宙息干戈,况有儿孙应门户。

多君此乐乐最宜,此乐自知人不知。

广寒老刚莫相笑,我欲与汝同襟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乐于隐居山林,以樵夫身份自乐的主人公形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位“乐樵”在自然中的自在生活状态,以及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

诗中提到的“荷□执竿耕钓徒”,巧妙地运用了留白手法,暗示了“乐樵”不仅是一位樵夫,还可能兼有耕种和垂钓的爱好,体现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全面享受。接着,“平生自谓得所乐,所乐虽□非樵夫”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乐樵”的生活乐趣并非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樵夫工作,而是更广泛地涵盖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梁鸿山深路行曲,留侯之孙驾茅屋”两句,借用了历史人物的故事,表达了“乐樵”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生活选择,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接下来的几句,“屋头流水泻来清,石砺斧斤樵树木”描绘了“乐樵”居住环境的清幽与自然之美,而“天风飒飒两鬓寒,绿萝制衣班竹冠”则通过自然界的风声和服饰的描述,进一步渲染了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

“芒鞋不踏尘土径,清风直入秋云端”两句,生动地刻画了“乐樵”在自然中自由行走的形象,以及他与自然界的亲密接触。最后,“披星出门带酒倾,施担或时亲汗简”则展现了“乐樵”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中,享受着劳动的乐趣和自然的馈赠。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乐樵”在自然中寻找快乐、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诗中充满了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和谐共生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向往。

收录诗词(512)

徐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庆周宗学先生七十

巽庵先生年七秩,古之隐士今诗伯。

神完貌伟健且康,泉石逍遥寄踪迹。

朝经暮史心侣侣,布衣坐享升平时。

口谈周孔化乡俗,月旦有评风化移。

炉中艾■腾香暮,阶前蓂荚迎初度。

神药分来玉杵霜,绿醅泻出金盘露。

濂溪溪上绮席开,衣冠济济佳宾来。

诗清肯籍月斧斲,曲艳似将云锦裁。

水清玉润誇冰玉,天公报喜应多福。

一仁致寿寿绵延,何须再诵冈陵祝。

形式: 古风

庆寿分得如字

蓬莱山高凌大虚,金银楼阁仙人居。

仙人佩带摇琼琚,绛节翠峰风捲舒。

丹丘玄圃相索纡,红杏种成邻白榆。

自去得道心怡愉,綵鸾近送麻姑书。

冰蟾吐水香墨濡,紫阳华裔风骨殊。

长留节节当春馀,飞游不用踏鲤鱼。

凌空自有飙轮车,玉桃旧种蟠根株。

采实捧献趋庭除,松花酒□浮五蛆。

一饮便觉心神娱,醉乡天地非华胥,寿算永白三光如。

形式: 古风

翠云□假山名为华以□作

天星夜落梁溪边,突兀恍若峰头莲。

白云不涌□□□,鬼魅惊怪仙人怜。

君家移植广庭内,神运不假秦王鞭。

重峦叠嶂忽幻出,胜景别是壶中天。

岩阿萧萧动灵籁,涧曲洒洒流清泉。

平波侧岸带林莽,小朵欲分仍接连。

郁林羿送笑畴昔,艮缶品题思往先。

塞上徒为猛虎踞,山中浪作群羊眠。

钩帘几度看不厌,六曲尽屏空自妍。

琅玕树长引丹凤,春阴远蔽高堂前。

石阑点笔赋新句,鲛人泪滴明珠圆。

眉山老儒真老仙,木作三峰峰伟然。

东吴西蜀或千里,今古古今相比肩。

翠云不飞上霄汉,无心笑傲为时贤。

碧桃花开倘一醉,酒醒又是三千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澹庵诗

越来溪上艾荆榛,隐居辑得庵居新。

宜堂间构但求淡,不饰不雕惟任真。

养真孰谓足傲世,藏脩固知能远尘。

诗书长慕上古圣,踪迹拟学先天民。

景幽正比颜子乐,道在任教原宪贫。

汗樽杯饮得所□,大羹玄酒求其淳。

稀音至味娱乐岁,纸帐竹床留好春。

披星亦有赤藤杖,裹雪讵无乌角巾。

姚黄魏紫何曾种,黑秬□粇堪食用。

云子子佃客输□,月团时喜山僧送。

腥唇熊掌奚谁嗜,笋脯菜根聊自奉。

兴同浮蚁久忘情,心与盟鸥频积梦。

小篆蝇头字八分,断纹焦尾琴三弄。

一披一玩下青藜,再鼓再弹来白凤。

唐虞时世幸遭际,陶柳诗文称歌诵。

清风从此迈古今,海内纷纷竟难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