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藤山下闻猿

黄藤山下驻归程,一夜号猿吊旅情。

入耳便能生百恨,断肠何必待三声。

穿云宿处人难见,望月啼时兔正明。

好笑五陵年少客,壮心无事也沾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黄藤山下停下归途的脚步,夜晚听到猿猴的哀号,勾起旅人的思乡之情。
一听那声音就足以滋生百般愁绪,何必非要等到猿啼三声才断肠呢。
猿猴住在云雾缭绕的地方,人们难以看见,它在月亮明亮时啼叫。
可笑那些五陵的少年游侠,空有壮志豪情,如今却无所事事,只能让帽缨沾染泪水。

注释

黄藤山:指一个地名,可能富含诗意或历史背景。
归程:回家的路。
号猿:啼叫的猿猴,常象征哀怨。
吊旅情:对旅途中的思乡之情的哀悼。
百恨:形容许多愁绪。
断肠:极度悲伤。
三声:这里指猿猴连续三次的叫声,古人常用以表达悲凉气氛。
穿云宿处:形容猿猴居住在高入云端的地方。
望月啼时:在月光明亮时啼叫。
兔正明:月亮特别明亮,兔子是月亮的象征。
五陵年少:指古代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是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附近聚居着豪族子弟。
壮心:壮志豪情。
无事:没有事情可做,无所作为。
沾缨:泪水打湿了帽缨,表示哭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间夜景,诗人以细腻的情感捕捉了自然界的声音和氛围。"黄藤山下驻归程"一句设定了诗歌发生的地点,是在黄藤丛生的山脚下,诗人正准备返回的路上。接下来"一夜号猿吊旅情"则传达了诗人听到了猿啼的声音,而这种声音常被用来形容人在异乡或旅途中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入耳便能生百恨,断肠何必待三声"表明这些声音一旦进入耳中,就足以激起无数哀愁,猿啼的声音已然足够让人心痛,不需等到第三声。这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声音的敏感,以及这种声音所引发的情感波动。

"穿云宿处人难见,望月啼时兔正明"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诗人在云雾缭绕的地方歇息,仰望着月亮,当兔形星座出现时,那哀啼之声正当其时。这里传达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敬畏。

最后"好笑五陵年少客,壮心无事也沾缨"则是诗人对那些年轻有为却无所事事的游子表示了一种慈爱的讽刺,他们虽然壮志凌云,却在闲适中寻找着生活的乐趣。这里流露出诗人对世事的洞察力和对生命真谛的一种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声音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宇宙、社会和个人生命价值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374)

韦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 字:端己
  • 籍贯: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 生卒年:约836年- 约910年

相关古诗词

喻东军

四年龙驭守峨嵋,铁马西来步步迟。

五运未教移汉鼎,六韬何必待秦师。

几时鸾凤归丹阙,到处乌鸢从白旗。

独把一樽和泪酒,隔云遥奠武侯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苦吟。

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

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

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婺州和陆谏议将赴阙怀阳羡山居

望阙路仍远,子牟魂欲飞。

道开烧药鼎,僧寄卧云衣。

故国饶芳草,他山挂夕晖。

东阳虽胜地,王粲奈思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婺州屏居蒙右省王拾遗车枉降访病中延候不得因成寄谢

三年流落卧漳滨,王粲思家拭泪频。

画角莫吹残月夜,病心方忆故园春。

自为江上樵苏客,不识天边侍从臣。

怪得白鸥惊去尽,绿萝门外有朱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