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王哲的《月中仙》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象。诗中以“近初更气爽,风定云散”开篇,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接着,“虚空露降,万里晴天,青玉案”形象地展现了月光如露、天空清澈的中秋夜景,宛如一幅明亮的画卷。
诗人抬头远望,“海岸涌出金盘烂烂”,将明月比喻为金盘,生动描绘了月光照耀海面的辉煌景象。人们纷纷出门欣赏,无论贫富都为之惊叹。“谁能晓悟清辉,深隐阳算”表达了对月光中蕴含深意的思考,暗示着月圆人团圆的寓意。
“星稀宿罕,使鹊为飞去,与离为伴”则借星星和喜鹊传达离别与重逢的情感,月圆之夜也承载着人们的思念之情。接下来,“一轮圆又满,正当午、恰分子半”进一步强调了月圆时刻的精确,而“放光明灿”则赞美了月光的明亮。
最后,“庵前召我冲霄汉”表达了诗人被月光吸引,想要超越尘世,直上九霄的豪情壮志。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充分展现了中秋节的诗意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