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三首(其三)

清晖沁骨,对一窗颢彩,凡想俱祓。

天上人间,一样无尘,知心但有明月。

虚窗不碍空明色,遍枕簟、澄于冰雪。

卷翠帷,尽息银灯,看到漏声都歇。

还怕荒鸡唱晓,渐催碧漠转,金镜西没。

万籁无声,万念皆空,相思那更天末。

当前一片娟娟影,摄梦想,都贵瑶阙。

更洒然,凉透孤衾。又近素秋时节。

形式: 词牌: 疏影

鉴赏

这首《疏影三首(其三)》由清代诗人端木埰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

首先,“清晖沁骨,对一窗颢彩,凡想俱祓”,开篇即以“清晖”点出环境的清雅与明亮,仿佛能直接渗透肌肤,洗净心灵的杂念。接着,“天上人间,一样无尘,知心但有明月”,将人间与天界并置,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明月的象征意义,明月不仅是自然界的美好,更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寄托。

“虚窗不碍空明色,遍枕簟、澄于冰雪”,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冷与空灵,窗户虽虚,却映照出如冰雪般清澈的色彩,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接下来,“卷翠帷,尽息银灯,看到漏声都歇”,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沉浸于自然之美的状态,连最细微的声音也变得宁静,营造出一种极致的静谧感。

“还怕荒鸡唱晓,渐催碧漠转,金镜西没”,诗人似乎在担心黎明的到来会打破这份宁静,鸡鸣声渐渐响起,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太阳即将西沉,碧蓝的天空逐渐暗淡。这里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转,也隐含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最后,“万籁无声,万念皆空,相思那更天末”,在万籁俱寂的时刻,诗人的心境达到了空灵的状态,即使是在遥远的天边,相思之情也难以触及。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和对远方情感的深切思念。

“当前一片娟娟影,摄梦想,都贵瑶阙”,诗人眼前浮现的娟秀身影,仿佛是梦境与现实的交汇,珍贵如同瑶池仙境,充满了神秘与美好的想象。

“更洒然,凉透孤衾。又近素秋时节”,结尾处,诗人感受到一丝凉意,仿佛秋天已经悄然来临。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变化,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深入的探索,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艺术境界。

收录诗词(101)

端木埰(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二首(其一)

三五月明夜,秋色最清时。

却教人意惆怅,向夕雨如丝。

漫说浮云深处,安得浮云卷去。千里共清晖。

有酒镇慵把,空对暝烟低。到深夜,莹镜彩,透书帷。

问天何故,今夕偏令月来迟。

应恹人间弦筦,特藉氛昏遮满,镇与俗相违。

直待万缘寂,来慰素心期。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二首(其二)

皇宋有夫子,天与宰衡材。

卓哉仁祖明圣才为子孙培。

况值元丰天子,每读先生文字,辄自叹奇才。

尔日傥登用,韩范许同侪。恨群小,争忌嫉,肆挤排。

南海人去从此南渡祸胚胎。

已恨当时击掊,更有腐儒袭谬,身后毁犹来。

异代执鞭幕,酾酒友余哀。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念奴娇四首(其一)

伤哉贫也,教人世多少,须眉无颜色。

留得乾坤清气在,输与茅檐弱息。

玉琢心坚,金将胆铸,岂守凡情迫。

寒泉深处,定知含笑相即。

从此身作完人,心无遗憾,也终全清白。

几辈峨冠方讲学,都被金夫沈溺。

荆布家风,蓬蒿生长,那藉诗书力。管彤熴耀。

远哉丰镐遗泽。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四首(其二)

清标玉立,况门高通德,齿当强仕。

翠阴庭槐绵世泽。鸣凤丹山万里。

奉笔中台,分麾上路,指顾风云起。

出其余绪,足当吾辈千亿。

漫惜哀乐中年,休论丝竹,文字堪娱戏。

叹老嗟悲浑未合,词组为君介祉。

吏部精勤,希文忧乐,好作他山砥。

烟波带笠,功成徐遂初志。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