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三日宿范氏庄四首(其二)

野践得幽咏,不吐聊自味。

健步忽传呼,云有远书至。

开缄祗暄凉,此外无一事。

奇怀坐消泯,追省宁复记。

方驩遽成闷,俗物真败意。

山鹊下虚庭,对语含喜气。

一笑起振衣,吾心本无滞。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野外漫步时品味着隐秘的诗篇,独自享受这份宁静。
突然听到呼唤,说是远方有书信传来。
打开信封只感到冷暖交替,除此之外再无他事。
奇特的思绪瞬间消失,回忆往事也难以清晰记起。
原本的欢愉转瞬变为烦闷,世俗琐事实在令人沮丧。
山中的喜鹊落在空旷庭院,它们的对话中充满喜悦。
我微微一笑,抖落身上的尘埃,心中本就无拘无束。

注释

野践:野外漫步。
幽咏:隐秘的诗篇。
健步:快速的步伐。
传呼:呼唤。
开缄:打开信封。
祗:只。
暄凉:冷暖交替。
奇怀:奇特的思绪。
消泯:消失。
追省:回忆。
方驩:刚刚的欢愉。
遽成闷:转为烦闷。
俗物:世俗琐事。
山鹊:山中的喜鹊。
虚庭:空旷庭院。
含喜气:充满喜悦。
振衣:抖落衣物。
吾心:我的心。
无滞:无拘无束。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万里所作,体现了诗人在自然界中寻找心灵寄托和精神慰藉的情感。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每个字眼都透露出诗人的情感世界。

“野践得幽咏,不吐聊自味。”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独自在大自然中漫步,感受到的那份难以言传的快乐和满足。这里,“野践”指的是在田野间行走,而“幽咏”则是形容那种深沉而又美好的声音或感觉,没有直接表达出来,只是在心中自我品味。

“健步忽传呼,云有远书至。”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界中的活力和意外的惊喜。诗人以健康的脚步行走时,突然听到远处的声音,似乎是有人送来了一封来自远方的信件。

“开缄祗暄凉,此外无一事。” 这里的“开缄”指的是解开衣带,而“祗暄”则形容清凉宜人的天气。诗人在这样宁静和谐的环境中,觉得除了享受这种氛围之外,没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奇怀坐消泯,追省宁复记。”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界中的平和与淡泊。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他的心境变得轻松起来,不再去追寻那些烦恼和忧虑。

“方驩遽成闷,俗物真败意。” 这里的“方驩”指的是刚刚发生的事情,“遽成闷”则表达了诗人心情的变化,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他的心境变得有些郁闷。而“俗物真败意”则是对世俗之物带来的烦恼和消极情绪的感慨。

“山鹊下虚庭,对语含喜气。”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自然界中的宁静与欢乐。山鹊(一种鸟类)在空旷的大院中飞舞,而诗人的对话充满了快乐的情绪。

“一笑起振衣,吾心本无滞。”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他内心的平和与豁达。一旦展现出笑容,他就抖落掉身上所有的尘埃与忧虑,显示出他原本就没有心灵上的障碍。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远离世俗烦恼的向往,以及在大自然中寻找内心平静和精神寄托的情感。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正月三日宿范氏庄四首(其一)

开岁又涉三,我征良未休。

沙行地一平,百里纵遐眸。

景穆物自欣,碛迥情反愁。

中田缅云庄,聊复税我辀。

追程有底急,行急能至不。

三峰从何来,骏奔若鸣驺。

当户不忍去,裴回为人留。

对之成四友,呼酒与献酬。

我醉山自醒,相忘却相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正月五日以送伴借官侍宴集英殿十口号(其六)

已赐仪鸾锦坐蒲,起来再立听传胪。

君王欲劝群臣酒,宣示天杯一滴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正月晦日自英州舍舟出陆北风大作

北风吹得山石裂,北风冻得人骨折。

南来何曾识此寒,便恐明朝丈深雪。

今朝幸不就船行,白浪打船君更惊。

只是山行也不好,笋舆寸步风吹倒。

形式: 古风

永和遇风

未嫌春晚不多花,只爱青原绿似瓜。

剩欲开怀纳岩壑,可堪病眼著风沙。

待船小立看鸥没,倚杖微吟尽帽斜。

客里更无诗遣闷,不愁两鬓不成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