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暮春

蝶粉犹酣,莺声渐老。碧云望断鱼书杳。

连宵有梦踏莎行,柔魂绿遍池塘草。

伫月林深,题钩石巧。堕红糁径无人扫。

归来倦倚茜纱窗,博山香炉馀烟袅。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踏莎行·暮春》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与情感,充满了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深的个人感触。

首句“蝶粉犹酣,莺声渐老”,以蝴蝶仍在花间嬉戏,但黄莺的叫声已显疲惫,暗示春天即将过去,生机逐渐消退。接着“碧云望断鱼书杳”一句,通过望断碧云、鱼书杳无的意象,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隐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连宵有梦踏莎行,柔魂绿遍池塘草。”这两句写梦境中的踏莎行,梦境中绿草如茵,充满生机,而现实中的池塘草却因季节更迭而显得黯淡,对比鲜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的无奈。

“伫月林深,题钩石巧。堕红糁径无人扫。”描绘了夜晚月光下的深林,石上刻字巧妙,落叶散落小径,无人打扫,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最后,“归来倦倚茜纱窗,博山香炉馀烟袅。”写诗人归家后,疲倦地倚靠在红色纱窗旁,博山香炉散发的余烟袅袅上升,既渲染了室内的温馨氛围,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内心世界宁静与满足的追求。

收录诗词(148)

袁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相见欢

隔花清漏沉沉。又三更。只恐夜寒指冷、罢调笙。

庭月满。帘慵卷。雁声声。知否有人欹枕、梦难成。

形式: 词牌: 相见欢

江南好

人别后,又是探梅时。

风送归鸦栖不定,阿谁花底掩双扉。惊起翠禽啼。

深院静,帘卷辟寒犀。

羌笛数声吹梦断,屏山一角玉蟾低。冷露湿苔衣。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忆江南(其二)

长相忆,正月十三时。

记得去年今日事,半窗灯影两人儿。一个画乌丝。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忆江南(其三)

长相忆,欲写锦书迟。

几个伤心眠又减,一春无病瘦难医。欲说又瞒伊。

形式: 词牌: 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