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西云岩的壮丽景色与静谧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与修行的深刻感悟。
首联“西云兰若上崚嶒,俯瞰江山一望平”,开篇即以高耸的山峰和广阔的江山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站在西云岩的高处,俯瞰脚下壮丽的江山,心境随之开阔,仿佛一切烦恼都随风而去。
颔联“石径纡回开法界,松轩寂寞听钟声”,进一步描绘了西云岩的环境。蜿蜒曲折的石径通向神秘的法界,而松轩中的钟声在寂静中回响,增添了禅意与宁静之美。这里的“法界”不仅指佛教的修行之地,也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颈联“丁年汲古资修绠,丙夜摊书对短檠”,转而描述了诗人的个人修为过程。丁年汲古,意味着在年轻时就汲取古代智慧,如同打水井般不断深入;丙夜摊书,深夜读书,灯光微弱,却照亮了心灵的路程。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知识与学问的追求,以及在孤独中自我提升的精神状态。
尾联“浩荡此心宁待洗,明珠仙露拟同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浩荡的心灵无需等待洗涤,就像明珠与仙露一样,自有一种纯净与和谐。这里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美好,也寓意着诗人追求的高尚情操与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云岩景致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展现,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与和谐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