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八)和吴鹤林舍人送杨帅韵

万里长淮北,青是汉时山。

几年壁垒相望,高枕度春闲。

不道草庐豪杰,手袖伊吾长剑,驰志在楼兰。

钟鼓令秋肃,毡罽胆冰寒。诗书帅,金横带,玉为鞍。

天生如结数辈,虏岂易江南。

京索成皋此际,东郭韩卢俱困,故老正争看。

琳檄未能草,冯铗直空弹。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水调歌头(其八)和吴鹤林舍人送杨帅韵》。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古代英雄豪杰事迹的怀念,以及对边塞战事的描绘。

首句“万里长淮北,青是汉时山”通过对长淮河北岸汉代遗留的山川景观的描述,展现了广阔的历史视野。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代英雄事迹的向往。

接着,“几年壁垒相望,高枕度春闲”则描绘了一种边塞生活的悠闲与孤独,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平静生活的追求。

“不道草庐豪杰,手袖伊吾长剑,驰志在楼兰”中,“草庐豪杰”指的是那些隐居山林、胸怀壮志的人物,而“手袖伊吾长剑”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雄才大略和对英雄事迹的向往。"驰志在楼兰"表达了诗人对于边塞战事的憧憬。

“钟鼓令秋肃,毡罽胆冰寒”通过对战争氛围的描绘,传达了一种严峻和紧张的气氛。

“诗书帅,金横带,玉为鞍”则是对军事装备的详细描述,这些装备往往与英雄豪杰的形象相联系,体现了诗人对于古代武士生活的憧憬和尊崇。

“天生如结数辈,虏岂易江南”中,“天生如结数辈”可能是在描绘边塞的自然环境,而“虏岂易江南”则表达了对北方边疆与南方江南之间差异的感慨。

“京索成皋此际,东郭韩卢俱困”显示了战争中英雄们的处境,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最后,“故老正争看。琳檄未能草,冯铗直空弹”则是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传承的渴望。在这里,“故老”指的是那些年迈的老人,他们对于过去英雄故事的讲述充满了激情和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战争氛围以及古代英雄事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平静生活的追求,又有对英雄豪杰事迹的怀念,以及对于历史传承的渴望。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二十二)己酉宿樟原驿得雨

之子问行役,火伞正当天。

酷哉几可炙手,流汗满襟沾。

仆仆长亭古道,人在竹舆何似,甑釜受蒸煎。

帝悯苍生热,敕下九龙渊。命丰隆,驱屏翳,起蜚廉。

神工一炊黍顷,爽气遍垓埏。

洗涤山河尘土,转作清凉境界,物类举醒然。

稽首谢天赐,伸脚快宵眠。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七)丁未沿檄过颖寿

骤雨送行色,把剑渡长淮。

西风咄咄怪事,吹不散烟霾。

才是橙黄时候,早似梅边天气,寒意已相催。

老子尚顽耐,仆马苦虺隤。叹平生,身客路,半天涯。

飞鸢跕跕曾见,底事又重来。

回首白云何处,目送孤鸿千里,去影为徘徊。

篱菊渐秋色,杜瓮有新醅。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二)再和

夜永厌银烛,移步下堂坳。

秋风昨梦少年,高兴鹄成袍。

世上痴儿睡去,历历江山细数,孤鹘啸危巢。

地静未容去,门掩不妨敲。转巍阑,低画桷,落寒梢。

南楼老子争似,短笛一椽茅。

无色界间长啸,不夜城中高卧,随意弄诗嘲。

洗斝要更酌,为我问佳肴。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二十三)题临江驿和徐意一韵

君莫厌行役,易尔此非难。

人情无已,久阴忧潦霁忧乾。

借得庭轩一榻,忘却征涂炎暑,小驻瀹龙团。

世路任渠险,襟抱五湖宽。叹平生,环辙迹,已苍颜。

梅花雪片万里,奚又絷南冠。

应是江山好处,犹待推排老眼,天未许休官。

莫忆故园竹,日日报平安。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