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生诗

浦城孝子身姓祖,自怜性命如粪土。

生才五岁遭乱离,有母更被官军虏。

零丁二十八春秋,母纵得生何处求?

天地茫茫明月恨,江山漠漠白云愁。

忽得母书惊母在,看书未尽泪先流。

书云流落河南县,河南蹋遍无由见。

唐州境上忽相逢,白发萧萧霜满面。

谁知喜极情转悲,傍人更问初别时。

千生万死到今日,始为母子东南归。

东南迢迢闽山路,入门犹记阶前树。

居人传说尽相看,鸡黍提携竟朝暮。

祖生母子真可怜,少壮离别老大还。

同时乡井被兵者,几人骨肉能生全。

愿生母子长寿考,四海升平永相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祖生诗》是元代诗人揭傒斯所作,通过描述一个名为祖生的孝子在乱世中寻找失散多年的母亲的故事,展现了深沉的亲情与对母爱的赞美。诗中充满了对母子团聚的渴望和对乱世中家庭破碎的哀叹。

“浦城孝子身姓祖”,开篇点出主人公的身份和名字,暗示其对母亲的深厚情感。“自怜性命如粪土”一句,表达了主人公在乱世中的无助与绝望感。“生才五岁遭乱离,有母更被官军虏”,描绘了主人公年幼时便与母亲分离,命运多舛的遭遇。“零丁二十八春秋,母纵得生何处求?”则表达了主人公在漫长岁月中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与寻找的艰辛。

“忽得母书惊母在,看书未尽泪先流”,写出了主人公意外收到母亲书信时的惊喜与激动,以及对母爱的深深感激。“书云流落河南县,河南蹋遍无由见”,表现了主人公为了寻找母亲而遍寻河南,却始终未能相见的无奈与痛苦。“唐州境上忽相逢,白发萧萧霜满面”,描述了母子终于在唐州相遇的情景,母亲的苍老与疲惫令人动容。“谁知喜极情转悲,傍人更问初别时”,反映了母子重逢后的复杂心情,既有喜悦也有悲伤,旁人的询问更是触动了他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千生万死到今日,始为母子东南归”,表达了母子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得以团聚的感慨。“东南迢迢闽山路,入门犹记阶前树”,描绘了母子回到家乡,重访旧居的场景,充满了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居人传说尽相看,鸡黍提携竟朝暮”,展现了乡亲们对母子重逢的喜悦与祝福。“祖生母子真可怜,少壮离别老大还”,是对母子二人命运的同情与感慨。“同时乡井被兵者,几人骨肉能生全”,则反映了当时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与痛苦。“愿生母子长寿考,四海升平永相保”,表达了诗人对母子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以及对天下太平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质朴,通过对母子团聚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亲情的力量与人性的光辉,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感人至深的一笔。

收录诗词(207)

揭傒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史学家。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 字:曼硕
  • 号:贞文
  • 籍贯: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
  • 生卒年:1274~1344

相关古诗词

燕氏救兄诗

千金之子不死市,楚人竟杀陶朱子。

生者可杀死可生,千金为重骨肉轻。

谁为平阳有燕氏,倾家乃出而兄死。

弟再有兄兄见弟,里闾惊嗟官吏喜。

呜呼,安得天下之吏廉且循,庶政如水无冤民。

形式: 古风

送华尊师以天寿节奉诏祀武当

灵畤严汉祠,神峰标楚甸。

羽人丹丘伯,承诏驰嘉荐。

华渚曜玉虹,条风舞玄燕。

长淮雨中泻,乔岳云间献。

涉旬历峻阯,梯空答弘愿。

授简香始升,揭虔帝如眷。

天清翼轸动,地肃玄武见。

飞响迥更闻,奇祥静逾绚。

是中有真侣,早接诸方援。

胼胝负畚锸,凿翠蓄雷电。

金芝产斋房,矞云冠岩殿。

祈禠无岁年,会节方纷衍。

既协时君降,又乐明祀遍。

圣历齐堪舆,丰泽周㝢县。

还归报天子,独往奚所羡。

形式: 古风

送马雍古御史抚喻河西

我皇属忧顾,君子得安居。

孟春风且寒,遗子以修途。

四牡何翩翩,回首睇神都。

我怀正纡郁,殽函忽已踰。

积雪被长峦,萎者何时苏。

岿彼莲花峰,上出浮云衢。

白日皦以县,下视若玄墟。

烟尘起西北,原野无定株。

行者中顾怀,居者念其庐。

黄河汹东流,乃自昆崙渠。

四海岂不旷,切若肌与肤。

亲贤远谗人,古以致康娱。

君子诚多才,乃用在驰驱。

秦陇阻关塞,岁月浩已徂。

鞠躬尽明义,足为世所模。

形式: 古风

送周山人之辽东

物变风已暄,庭虚雪犹在。

每与君子违,偏惊岁年改。

名山先梦到,灵药随方采。

明日望行人,云槎隔辽海。

形式: 古风 押[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