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氏救兄诗

千金之子不死市,楚人竟杀陶朱子。

生者可杀死可生,千金为重骨肉轻。

谁为平阳有燕氏,倾家乃出而兄死。

弟再有兄兄见弟,里闾惊嗟官吏喜。

呜呼,安得天下之吏廉且循,庶政如水无冤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燕氏家族的故事为背景,深刻揭示了社会中贫富不均、亲情与金钱之间的矛盾以及官府的腐败问题。通过描述燕氏倾家荡产救助兄长的壮举,诗人表达了对人性光辉的赞美,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的不公进行了批判。

“千金之子不死市”,开篇即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财富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暗示了生命价值的相对性。接着,“楚人竟杀陶朱子”一句,借历史典故,讽刺了某些权贵为了私利而不惜牺牲他人生命的冷酷行为。“生者可杀死可生,千金为重骨肉轻”则直接点明了在金钱面前,亲情显得如此脆弱和不堪一击。

随后,诗人引入燕氏家族的故事,通过“谁为平阳有燕氏,倾家乃出而兄死”这一转折,展现了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人们仍能展现出无私的爱与牺牲精神。这种超越物质的亲情力量,让读者感受到人性中最温暖的一面。

“弟再有兄兄见弟,里闾惊嗟官吏喜”描绘了燕氏兄弟相救的情景,以及邻里乡亲的震惊与官府的喜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社会正义缺失的问题。最后,“呜呼,安得天下之吏廉且循,庶政如水无冤民”表达了诗人对于一个公正廉洁社会的渴望,以及对无辜百姓遭受不公待遇的深切同情。

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犀利,既有对人性光辉的颂扬,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收录诗词(207)

揭傒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史学家。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 字:曼硕
  • 号:贞文
  • 籍贯: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
  • 生卒年:1274~1344

相关古诗词

送华尊师以天寿节奉诏祀武当

灵畤严汉祠,神峰标楚甸。

羽人丹丘伯,承诏驰嘉荐。

华渚曜玉虹,条风舞玄燕。

长淮雨中泻,乔岳云间献。

涉旬历峻阯,梯空答弘愿。

授简香始升,揭虔帝如眷。

天清翼轸动,地肃玄武见。

飞响迥更闻,奇祥静逾绚。

是中有真侣,早接诸方援。

胼胝负畚锸,凿翠蓄雷电。

金芝产斋房,矞云冠岩殿。

祈禠无岁年,会节方纷衍。

既协时君降,又乐明祀遍。

圣历齐堪舆,丰泽周㝢县。

还归报天子,独往奚所羡。

形式: 古风

送马雍古御史抚喻河西

我皇属忧顾,君子得安居。

孟春风且寒,遗子以修途。

四牡何翩翩,回首睇神都。

我怀正纡郁,殽函忽已踰。

积雪被长峦,萎者何时苏。

岿彼莲花峰,上出浮云衢。

白日皦以县,下视若玄墟。

烟尘起西北,原野无定株。

行者中顾怀,居者念其庐。

黄河汹东流,乃自昆崙渠。

四海岂不旷,切若肌与肤。

亲贤远谗人,古以致康娱。

君子诚多才,乃用在驰驱。

秦陇阻关塞,岁月浩已徂。

鞠躬尽明义,足为世所模。

形式: 古风

送周山人之辽东

物变风已暄,庭虚雪犹在。

每与君子违,偏惊岁年改。

名山先梦到,灵药随方采。

明日望行人,云槎隔辽海。

形式: 古风 押[贿]韵

李宫人琵琶引

茫茫青冢春风里,岁岁春风吹不起。

传得琵琶马上声,古今只有王与李。

李氏昔在至元中,少小辞家来入宫。

一见世皇称艺绝,珠歌翠舞忽如空。

君王岂为红颜惜,自是众人弹不得。

玉觞为举乐乍停,一曲便觉千金直。

广寒殿里月流辉,太液池头花发时。

旧曲半存犹解谱,新声万变总相宜。

三十六年如一日,长得君王赐颜色。

形容渐改病相寻,独抱琵琶空叹息。

兴圣宫中爱更深,承恩始得遂归心。

时时尚被宫中召,强理琵琶弦上音。

琵琶转调声转涩,堂上慈亲还伫立。

回看旧赐满床头,落花飞絮春风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