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经过十八滩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和内心感受。首句“世事当今日,时时十八滩”开篇即以“十八滩”点题,暗示了旅途的艰难与挑战,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接下来,“激流飘作雨,危石望成峦”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水流湍急、岩石险峻的自然景观,通过“飘作雨”和“望成峦”的描绘,既表现了水势之猛,也突出了山峦的雄伟。
“牵缆烟波渺,随人出没宽”则进一步描绘了行舟在广阔江面上的景象,缆绳在烟波中摇曳,船只时隐时现,既体现了航行的艰辛,也蕴含了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最后,“闻钟知近寺,翘首倚船栏”两句,诗人通过听到远处寺庙的钟声,意识到目的地即将到达,心中既有对未知的期待,也有对旅途结束的感慨,倚靠在船栏上眺望,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旅程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巧妙融入,展现了明代文人面对自然时的独特审美体验和哲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