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圆明园内西峰秀色的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园中建筑、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氛围的和谐统一。
首句“垲地高轩架木为,朱明飒爽如秋时”,开篇即点出园中建筑的特色,木构高台,虽在夏日却有秋风般的清爽之感。接着“不雕不斲太古意,讵惟其丽惟其宜”两句,赞美了建筑风格的原始自然之美,不仅美观,更符合自然之道。
“西窗正对西山启,遥接峣峰等尺咫”描绘了园中西窗的视野,可以看到远处的西山和峣峰,仿佛近在咫尺。接下来“霜辰红叶诗思杜,雨夕绿螺画看米”则通过季节变换,展现了不同天气下景色的变化,霜天红叶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雨夜绿螺则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
“亦有童童盘盖松,重基特立孰与同”一句,诗人赞美了园中的松树,它们高大挺拔,与众不同。接着“三冬百卉凋零尽,依然郁翠惟此翁”进一步强调了松树在严冬中的生命力,即使百花凋零,它依然翠绿如初。
“山腰兰若云遮半,一声清磬风吹断”描绘了山间寺庙的景象,云雾缭绕,清磬声在风中飘散。最后“疑有苾刍单上参,不如诗客窗中玩”表达了诗人对僧侣修行的向往,但更享受于自己在窗前欣赏美景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园中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圆明园的自然美与人文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及艺术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