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首(其一)

黄钟才起时,九数从头数。

相将幽谷莺啼,次第雕梁燕语。

田父祭勾芒,丛祠敲社鼓。

农父狎牛郎,村姑教蚕妇。

光阴老尽世间人,冬至寒食一百五。

形式: 偈颂

翻译

正当黄钟乐曲响起之际,从头开始数九寒天。
鸟儿在幽深山谷中鸣叫,接着燕子在精致的屋梁上呢喃交谈。
农夫们祭祀春神勾芒,在小庙里敲响社鼓祈福。
农夫们与牛郎嬉戏,村姑教导着妇女们养蚕的技艺。
岁月匆匆,世间的人们逐渐老去,冬至和寒食节相隔一百五日来临。

注释

黄钟:古代音乐中的重要音阶,象征正气或盛大的节日气氛。
九数:中国古代农历九九消寒图,每九天为一数,共十八天,表示冬季最寒冷的时候。
幽谷:深邃的山谷。
雕梁:雕刻精美的屋梁。
田父:农夫。
勾芒:古代中国农事之神,主管春天。
丛祠:小型的神庙。
农父:农夫。
村姑:乡村的年轻女子。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季的开始。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前一两天,禁烟火以纪念介子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耕生活场景和岁时风俗画卷。诗人以黄钟声起为引子,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开始,接着通过"九数从头数"暗示时间的推移。幽谷中的莺啼和雕梁上的燕语,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也寓言了农事的更迭。

田父祭祀春神勾芒,敲击社鼓祈求丰收,体现了古代农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忱。农夫们与牛郎相伴劳作,村姑教导妇女养蚕,这些细节展示了农耕社会的和谐与勤勉。最后两句"光阴老尽世间人,冬至寒食一百五",表达了岁月流转,人生易逝的主题,同时也点出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节点。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俗色彩,展现了宋代禅僧释文礼对于民间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收录诗词(77)

释文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五首(其五)

夜明帘外,宝鉴台前。元无兼带,岂有偏圆。

古渡无人霜月冷,芦花风静鹭鸶眠。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偈颂五首(其三)

众生本不曾迷,夜阑鸡向五更啼。

诸佛本不曾悟,秋清雁度长空去。

西窗昨夜月华明,凉飙已到梧桐树。

形式: 偈颂

偈颂五首(其一)

震忽雷,飞闪电。夜叉头,菩萨面。

形式: 偈颂 押[霰]韵

颂古五十三首(其四十五)

有句无句,如藤倚树。回避无门,毒蛇当路。

树倒藤枯,句归何处。明眼衲僧,一场罔措。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