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七十六)

六月苦炎热,蜡人何似生。

火云烹得解,解后却完全。

堪笑云门老,杲掣风颠,通身臭汗。

微凉生殿阁,打失鬼精魂。

要会诸佛出身处,驴年驴年。

形式: 偈颂

翻译

六月酷暑难耐,蜡像与活人有何区别。
烈日如火,蜡像仿佛被熔化,融化后却又凝固还原。
可笑云门老僧,热得手忙脚乱,浑身大汗淋漓。
微风带来些许清凉,连鬼魂都似乎被吓跑。
想要理解佛祖的出生之地,这需要漫长的时间。

注释

苦炎热:极热的天气。
蜡人:用蜡制成的人像。
火云:形容炽热的太阳。
云门老:指云门寺的老僧。
杲掣:形容动作慌乱。
通身:全身。
鬼精魂:比喻人的精神或灵魂。
驴年:形容时间之长,难以计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绍昙的作品,以夏日酷热为题材,通过描绘蜡像在高温下的状态,形象地展现了夏日炎炎的难耐。"六月苦炎热"直接点出季节特点,"蜡人何似生"则将蜡像与活人对比,暗示即使无生命之物也无法抵挡高温。

"火云烹得解,解后却完全"运用比喻,形容热浪如烹煮一般,人在解脱之后却又恢复原样,显示出夏日酷热的循环和无法逃避。接下来的"堪笑云门老,杲掣风颠,通身臭汗"则描绘了一个云门寺的老僧,在热浪中狼狈不堪的形象,幽默中带有对夏日煎熬的无奈。

"微凉生殿阁,打失鬼精魂"描述了殿阁间难得的微凉,仿佛连鬼魅也被热气驱散,进一步渲染了酷暑的威力。最后两句"要会诸佛出身处,驴年驴年"则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摆脱酷暑的期盼,希望能在极热中找到一丝清凉,寓意着只有经历过极端才能理解佛理的深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和幽默的语言,展现了夏日炎炎中的生活体验,寓含了对清凉与智慧的追求。

收录诗词(891)

释绍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字:希叟
  • 生卒年:?~一二九七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八十七)

放下著,莫妄想。无孔铁槌,半斤八两。

面门抛掷,土旷人稀。

堪笑赵州无业,一味凤林吒之。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七十四)

小供天中节,家贫乐有馀。

蒻包粳米粽,茶点石菖蒲。

不用童寻药,何须鬼画符。千妖俱扫迹。

长夏得安居。衲僧门下,天地悬殊。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七十三)

结夏已半月了也,水牯牛作么生。

爱从荒草去,不向坦途行。闹中牵索,静处加鞭。

月白风清眠露地,声声牧笛响烟村。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七十一)

广汉马驹子,十方罗汉僧。

不吃金鸡粟,专衔血战冤。

古龙渊吸乾到底,清凉树靠倒无根。

五处移场弄巇险,化机曾不涉春缘。

休征藏密,地陷天崩。

棠棣花残雁沉影,椎胸未免哭苍天。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