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训蒙绝句·难言》出自宋代教育家朱熹之手,旨在教导学生面对难以表达的情感或道理时,应如何正确理解与处理。诗中以“难言”为题,探讨了表达与理解之间的微妙关系。
首句“难言非谓不容言”,开篇即点明“难言”并非意味着无法言说,而是指在某些复杂或深刻的情感、道理面前,语言往往难以完全捕捉其本质。这句诗强调了语言的局限性,提醒人们在表达时要谨慎思考,避免因语言的不精确而造成误解。
次句“谓状其中体段难”,进一步阐述了表达的难度。这里的“体段”指的是事物的本质或内在结构。即使想要描述清楚某物的全貌,也因为其内在复杂性和多维度性而感到困难。这句诗暗示了理解与表达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联,要想准确传达思想,必须深入理解其核心。
后两句“须是养成天地塞,却将正直反而观”,提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天地塞”可以理解为包容万物、无所不包的宇宙,象征着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接纳。通过“天地塞”的比喻,诗人鼓励人们拓宽视野,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问题。同时,“却将正直反而观”则强调了正直的重要性。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保持正直的态度,即以公正、诚实的心态去观察和处理问题,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和沟通。
整体而言,《训蒙绝句·难言》通过探讨表达的难度和方法,不仅对个人的修养提出了要求,也体现了朱熹在教育理念中的深思熟虑,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