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静.雁公堕湘江水中淋漓大笑索予词纪之

惯欲浮湘杯自渡。乍惊他、数鸥飞去。

波纹既软,汀烟又滑,定黏身不住。

白昼念清凉,匹如散、满头花雨。

娥皇梦短,灵均怨长,都不是、悟禅处。

水气香,江味苦,一枝芦,料应踏误。

攀扶未起,隔洲笑倒,有渔娘菱女。

浸湿赵州衫,七斤重、今添多许。

摩尼润了,炉薰漫烬,旃檀半炷。

形式: 词牌: 湘江静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湘江边的生动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湘江的宁静与雁公的活泼。开篇“惯欲浮湘杯自渡”,仿佛是诗人自己在湘江中自在游弋,一杯酒在手,悠然自得。接着“乍惊他、数鸥飞去”,突然间,几只鸥鸟掠过水面,打破了这份宁静,增添了动态之美。

“波纹既软,汀烟又滑,定黏身不住”三句,细腻地描绘了湘江的水面波纹柔和,岸边烟雾缭绕,似乎连鸥鸟都无法停留。接下来,“白昼念清凉,匹如散、满头花雨”,白天的清凉如同洒落的花瓣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娥皇梦短,灵均怨长,都不是、悟禅处”四句,借用了娥皇、屈原的典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对不公命运长久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禅学的追求,但似乎并未找到真正的答案。

“水气香,江味苦,一枝芦,料应踏误”几句,通过水的香气、江的苦味以及芦苇的偶然遭遇,展现了自然界的复杂性和生命的偶然性。最后,“攀扶未起,隔洲笑倒,有渔娘菱女。浸湿赵州衫,七斤重、今添多许。摩尼润了,炉薰漫烬,旃檀半炷”则以渔娘、菱女的笑声和赵州和尚的故事,以及摩尼珠、炉薰、旃檀的细节,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增加了诗意的深度和广度。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湘江的美丽景色,也蕴含了对人生、自然、禅学等多重思考,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41)

黄之隽(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好事近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

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摺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形式: 词牌: 好事近

木兰花

鹁鸠滩畔篁千个。萝卜洲前花敷朵。

草丝拖水字成之,禽迹印沙文似个。

渔矶凹处烟犹锁。却被江帆冲欲破。

双崖杳杳静无人,一蝶飞飞忙似我。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桃源忆故人.衡阳舟次怀徐叙九在长沙

吴江烟月章江树。几片蒲帆同汝。湘艇无端分处。

分也无非楚。云山北绕星沙路。知被情丝黏住。

抛却一船风雨。尽我消磨去。

形式: 词牌: 桃源忆故人

一痕沙.渔船

沙岸涨痕一画。昨夜水消三尺。移过橛头船。

蓼花边。背了半蓑烟雨。网唤渔娘同举。

客棹指天涯。不如他。

形式: 词牌: 昭君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