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夜宴会的热闹景象。开篇“一夜东风,吹散柳梢残雪”两句,设定了季节和环境,东风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吹散了树梢上残留的冬雪,为接下来的宴会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御楼烟暖,正鳌山对结”两句,则描写了宴会举行的地点,是一座温馨舒适的御楼,背景是雄伟连绵的鳌山,这里用“对结”来形容山势之雄伟,如同人间佳人的情谊深厚。
接下来的“箫鼓向晚,凤辇初归宫阙”两句,时间推进至傍晚,箫鼓的声响预示着宴会即将结束,而凤辇(皇帝乘坐的车辆)的返回,则是宴会高潮落幕的信号。
“千门灯火,九街风月”两句,用宏大的景象描绘了整个都会的夜晚,千门万户都亮着灯火,而九条街道上则弥漫着春夜的风和月色,这是对盛世繁华的生动写照。
“绣阁人人,乍嬉游、困又歇”几句,则聚焦于宴会中的细节,每个人都在精美的厅堂中或嬉戏玩耍,或感到疲倦而暂时休息,这些生动的情景展示了宴会的热闹和宾客们的快乐心情。
“笑匀妆面,把朱帘半揭”两句,更具体地描绘了一位佳人在宴会中的举止,她笑容可掬,轻抚着妆面的同时,还不忘拉开半边红色的窗帘,这是对女性温柔美好的一笔细腻描摹。
“娇波向人,手捻玉梅低说”两句,则捕捉到了宴会中一位女子以玉梅为玩偶,与旁人低语的温馨画面。“娇波”指的是水波或酒波,也可能是指女子柔和的声音;“玉梅”则象征着纯洁与高雅,这里用来形容女子手中的饰物,或许是一种精致的小玩意。
最后,“相逢常是,上元时节”两句,则概括了整个宴会的氛围,人们在这样的佳节中频繁邂逅,而“上元时节”则特指中国传统节日,即上巳节或元宵节,这些都是古代重要的社交聚会时刻。
整首诗通过对春夜宴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都会生活中的繁华与热闹,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宴席间的人情味和美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