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海至楚途次寄马全玉八首(其五)

少年居士正安禅,法是怀公门下传。

已解出尘金里矿,何妨离欲火中莲。

苦心参道嗟予晚,极口随机恃子怜。

若许维扬傍仁里,一廛须买许行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年轻的居士正在安心修禅,佛法是从怀公那里传承下来的。
他已经懂得在世俗中提炼出佛性的精华,又何妨在红尘中追求无欲的涅槃。
遗憾我修行太迟,只能尽力随缘,期待你的慈悲引导。
如果能允许我在扬州附近的仁里居住,我希望能有一小块土地来实践我的理念。

注释

少年居士:年轻的修行者。
正安禅:正在专心修禅。
法是怀公门下传:佛法是怀公传授的。
出尘:超脱世俗。
金里矿:佛性中的宝贵精华。
离欲火中莲:在欲望的火焰中寻求涅槃。
苦心参道:刻苦钻研佛法。
嗟予晚:感叹自己修行起步晚。
极口随机:尽力随缘而行。
恃子怜:依赖你的慈悲和怜悯。
维扬:扬州。
仁里:有仁德的地方。
一廛:一小块土地。
许行田:用来实践佛法的土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作品,属于自海至楚途次寄马全玉八首中的第五首。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

“少年居士正安禅,法是怀公门下传。”这两句表明诗人对友人的尊敬之情,以及对其修炼佛法的认可。"少年居士"指的是年轻的隐士或僧侣,"正安禅"可能是指某个寺院或者禅师,"怀公门下传"则表明这位友人是在某位高僧门下学习佛法。

“已解出尘金里矿,何妨离欲火中莲。”诗人通过这些比喻,赞扬朋友已经从世俗的尘埃中脱离出来,如同精炼出的黄金一样纯净。"何妨离欲火中莲"则是说,就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可以在充满诱惑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和坚守自我。

“苦心参道嗟予晚,极口随机恃子怜。”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自己修行较晚感到叹息,同时也表示了他对朋友深厚的感情,如同父子之情一般。

“若许维扬傍仁里,一廛须买许行田。”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愿望,如果能够得到友人的允许,希望能在仁里的地方购买一块田地,以便能够靠近朋友,共同修炼或者生活。这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个人修行之路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追求与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自海至楚途次寄马全玉八首(其四)

生涯飘泊一航轻,浩荡晴川送我行。

北望山川连海远,南来风月近淮清。

人家稻熟丰年满,泽国天高秋意生。

惟有羁愁消不得,登临清泪落如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自海至楚途次寄马全玉八首(其三)

高城欲去更徘徊,病眼登临强一开。

风物尽为愁里景,山川疑是梦中来。

此身双鬓何劳白,未老尘心可得灰。

欲把烦愁付杯酒,祇应清梦待尊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自海至楚途次寄马全玉八首(其二)

萧萧柳岸野风秋,虹挂前山晚雨收。

回首孤城空绿树,满川斜日放归舟。

年来双泪供愁尽,去去劳生几日休。

试问故人思我否,梦魂犹在海边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自海至楚途次寄马全玉八首(其一)

迂疏怀抱独君知,杖拂亲依即我师。

一句未能参妙道,数篇空复寄新诗。

子方奋迅云间翮,我厌追随世上儿。

安得岩坰两如志,铜瓶乌几为君携。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