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好

谁道阴山行路难。风毛雨血万人欢。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依树歇,映林看。黄羊高宴簇金盘。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押[寒]韵

翻译

是谁说阴山之路无法行走呢?大规模狩猎时禽兽毛血纷飞万人庆祝。松树梢上的露珠沾湿了拴鹰的绳索,芦苇深的都没过了马鞍。
靠着树休息,映衬着林子看着。众人围着用黄羊庆祝。霜风吹着,晚上都是寒冷的,拥有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却怨着冬天来的比较早。

注释

风毛雨血:指大规模狩猎时禽兽毛血纷飞的情景。
鹰绁:拴鹰的绳索。
马鞍:马具之一,一种用包着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内塞软物,形状做成适合骑者臀部,前后均凸起。
黄羊:一种野羊。
簇:众人围聚。
貂裘(: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阴山行军途中的艰辛与士兵们的乐观精神。"谁道阴山行路难"以反问开篇,暗示行军之路虽艰难,但无人能言其苦。"风毛雨血万人欢"形象地写出风雨交加中战士们以苦为乐,团结一心的豪情。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松梢露点"和"芦叶溪深"的细节,展现了环境的恶劣,但马鞍被溪水淹没,可见行军之艰难。

"依树歇,映林看"描绘了战士们在行进中寻找片刻休息,欣赏沿途景色的场景,显示出他们的坚韧与闲适。"黄羊高宴簇金盘"则以盛宴比喻战地短暂的欢乐,象征着即使在艰苦环境中,他们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然而,"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揭示出夜晚的寒冷和对未来的忧虑,尽管身着貂裘,仍感早寒,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

总的来说,这首《于中好》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比,展现了边塞将士们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以及生活中的苦乐交织,具有鲜明的边塞诗特色。

收录诗词(194)

纳兰性德(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字:容若
  • 号:楞伽山人
  • 籍贯:满洲
  • 生卒年:1655-1685

相关古诗词

于中好

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

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押[尤]韵

于中好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

添竹石,伴烟霞。拟凭樽酒慰年华。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押[麻]韵

于中好.七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

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押[萧]韵

于中好.咏史

马上吟成促渡江,分明闲气属闺房。

生憎久闭金铺暗,花冷回心玉一床。

添哽咽,足凄凉。谁教生得满身香。

只今西海年年月,犹为萧家照断肠。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