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其十)

心里能藏事,说向汉江滨。

湖波探水月,将照二三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谶(其十)》由南北朝时期的禅宗祖师菩提达摩所作,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内心的深邃与外界的和谐之美。

“心里能藏事”,开篇便点明了内心世界的广阔与复杂,暗示着人们内心深处的秘密与思考。这里的“藏事”不仅仅是对事物的记取,更包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

“说向汉江滨”,诗人将内心的思绪寄托于自然之中,选择在汉江之畔倾诉。汉江作为一条重要的河流,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变迁,也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韵律。在这里,诗人仿佛找到了一个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将内心的独白与自然界的静谧融为一体。

“湖波探水月”,这一句通过“探”字,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水月交映,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对话。通过“探”这一动作,诗人似乎在探寻自然与内心的深层联系,揭示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美的相互映照。

“将照二三人”,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这份美好能够被少数人所感知和理解的愿望。这里的“二三人”并非具体数字,而是泛指那些能够领悟自然与内心和谐之美的知音。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真正理解和欣赏这份美好之人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禅宗中对于“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内心世界的描绘以及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宇宙和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首艺术作品,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意味,引导读者去探索内心与外在世界的联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收录诗词(25)

菩提达摩(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谶(其十一)

领得弥勒珍勤语,离乡日日敷。

移梁来近路,余算脚天徒。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谶(其十二)

艮地生玄旨,通尊媚亦尊。

比肩三九族,足下一有分。

形式: 古风

谶(其十三)

灵集愧天恩,生□二六人。

法中无气味,石上有功勋。

形式: 古风

谶(其十四)

本是大虫勇,回成师子谈。

官家封马岭,同详三十三。

形式: 古风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