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别山(其二)》由明代诗人孙传庭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山川之美的深情眷恋与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首句“又驱匹马向风尘”,以“驱”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骑马远行的情景,马蹄声与风声交织,预示着即将离开熟悉的山川,踏上充满未知的旅程。次句“回首名山漫怆神”,诗人回望山峦,心中充满了不舍与伤感,名山大川的壮丽景色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以忘怀。
接着,“身类向平终有属,宅如谢朓久为邻”两句,运用了典故,将自己比作东汉隐士向秀,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喻自己如同南朝诗人谢朓一样,与山川为邻,寄情于山水之间。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深厚情感。
“林峦此会成知己,杖履重来是故人”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山林视为知音,再次来访时,它们仿佛老友一般,等待着诗人的归来。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自然景观更加富有生命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最后,“蹑磴探萝仍有日,攒峰列巘莫相嗔”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再次探访山川的期待与决心。即使路途遥远,山路崎岖,他仍愿意继续探索,与山峦为伴,不因困难而退缩。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也寄托了他对自然永恒之美的无限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切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山川之美的热爱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