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州鹿鸣宴(其二)

六六成鳞吹,呦呦赋鹿鸣。

三仙随劝驾,千佛要题名。

俎豆初筵秩,衣冠习俗荣。

例须烦举送,我亦鲁诸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六六成鳞的风吹过,鹿鸣声声如歌。
三位仙人相伴,劝导我驾车前行,无数佛像期待题写名字。
祭祀的宴席开始,礼仪繁复而庄重,衣冠之士的传统习俗令人自豪。
按照惯例需要一一敬酒,我也是个来自鲁地的学生。

注释

鳞吹:形容风的轻柔,像鱼鳞般细密。
呦呦:鹿鸣声,形容声音悠扬。
三仙:神话传说中的仙人。
千佛:众多佛像。
俎豆:古代祭祀时用的礼器,象征祭祀。
衣冠习俗:指社会上层人士的服饰和传统风俗。
举送:敬酒或赠送。
鲁诸生:鲁地的学生,古代对儒家学者的一种称呼。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在眉州举行的鹿鸣宴会,画面生动,情趣盎然。

"六六成鳞吹,呦呦赋鹿鸣。" 这两句以拟声词烘托出宴会上乐器奏鸣之声,六六连续的音节仿佛是乐曲中层次分明的部分,呦呦则像是乐曲高潮时声音的急促变化,通过鹿鸣这一古代宴会常见的娱乐活动,展现了宴会上的热闹与欢快。

"三仙随劝驾,千佛要题名。" 三仙或许指的是宴会中的宾客,他们被美酒佳肴所诱惑,不禁想要留下名字以作纪念。千佛则可能是对宴会场地的一种夸张描述,或许指的是许多的佛像,暗示这场宴会的庄严与神圣。

"俎豆初筵秩,衣冠习俗荣。" 此处描绘了宴会上的饮食和穿着,俎豆是古代祭祀时使用的一种器物,这里可能指的是宴会上摆放的美酒佳肴;衣冠则代表着宾客们的装扮,这些都是当时习俗中的荣耀之事。

"例须烦举送,我亦鲁诸生。"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场宴会的参与感受,可能是在描述自己也像其他宾客一样,对于这次宴会充满期待并想要留下纪念。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细节的精彩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欢乐、庄严又充满文化韵味的宴会场景,展示了宋代文人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

收录诗词(518)

李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相关古诗词

眉州鹿鸣宴(其一)

大比周三岁,登名蜀一涯。

圣贤元祐学,父子老苏家。

类省登槐市,清秋艳桂华。

生平晁董业,亲策对褒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秋月

望崖相送欲凌虚,未拟边州作陋居。

法令牛毛纷可笑,使君马尾自能书。

白云度岭愁方寸,黄瘴埋沙费扫除。

列戟横琴果何择,一窗秋月竹疏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送勾龙教授

广汉川原迥,重江秋水多。

桥边金作雁,湖上酒如鹅。

岂有雒书出,转添巴字讹。

泥涂滞行客,之子惜经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送王应祥

进取虽狂我不狂,跨鳌今日郑公乡。

未偕西蜀三年计,来访东湖九月霜。

桃李山城漫红白,橘橙峡路看青黄。

修门万里逢严助,剩剖琅玕出锦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