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雁影金河尽,梅花玉管催。
江南望春色,独上凤凰台。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汤显祖所作,名为《偶成》。诗中描绘了雁群在金色河流上消失,梅花在玉管的催促下开放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氛围。接着,诗人以江南的春色为背景,独自登上凤凰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内心的孤独感交织的情绪。
首句“雁影金河尽”,以雁群在金色河流上的身影消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感慨。次句“梅花玉管催”,则通过梅花在玉管的催促下开放,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隐喻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
后两句“江南望春色,独上凤凰台”,将视角转向江南的春色,诗人独自一人登上凤凰台,眺望远方的春景。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也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孤独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愿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巧妙地融合了自然与人的情感,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人生哲思。
不详
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若士、。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雨湿浈阳暮,风鸣浪石寒。
鸬鹚飞不起,横过钓丝滩。
是岁春连雪,烟花思不堪。
雨中双燕子,今夕是江南。
小楼枕石根,波浪溅檐瓦。
游客莫凭阑,大江在其下。
浓寒辍校书,晨酒宿颜面。
隐几不成眠,静听水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