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太守赴武定

几年烽火照江门,樽俎相看意气存。

天上论功分五马,滇南问俗过双幡。

秋高铜柱蛮云净,月度金沙旅雁繁。

圣代共推刘宠政,好从斗极望中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戚继光所作的《送刘太守赴武定》。诗中描绘了烽火连天的边疆景象,以及刘太守即将前往武定赴任的情景。首句“几年烽火照江门”描绘了边疆长期战乱的背景,烽火连天,江门成为战争的象征。接着“樽俎相看意气存”则转为对刘太守赴任时的场景描写,虽身处烽烟四起之地,但樽俎之间仍能感受到他那份坚定与豪情。

“天上论功分五马,滇南问俗过双幡”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刘太守才能和品德的赞誉。五马是古代官职的象征,这里指刘太守将得到朝廷的认可;滇南问俗过双幡,则暗示他将深入民间,了解民情,以更好地治理地方。

“秋高铜柱蛮云净,月度金沙旅雁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画面,秋天的天空高远,铜柱上云雾散去,月亮越过金沙江,旅雁在空中飞翔。这不仅是自然景色的描绘,也寓意着刘太守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如同旅雁一般,自由翱翔于广阔的天地间。

最后,“圣代共推刘宠政,好从斗极望中原”表达了对刘太守执政能力的信任与期待,希望他能在新的岗位上展现出卓越的政绩,从北极星的位置遥望中原大地,寓意着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刘太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和平与繁荣的深深期盼。

收录诗词(246)

戚继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 字:元敬
  • 号:南塘
  • 籍贯:山东登州

相关古诗词

送崔刺史之广德

横山西去近皇都,十载青云羡壮图。

起草旧从金虎署,行春初领玉麟符。

尊前离别蝉声满,天外憔幨海气孤。

独倚辕门听过雁,上林秋色待骊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题万年宫壁

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虏复征蛮。

他年觅取封侯印,愿向君王换此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奉召北还,元日邀友人集大安暨氏耀金亭,分得连字

圣主筹边日,孤臣应召年。

临池惊短鬓,聚梗识多贤。

二水分闽楚,丹心誓地天。

感恩怀尺疏,直欲捣祁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入关述

少年好纸笔,长事行间役。

落落惭父书,为国空驰驱。

三吴早分阃,一麾岂惮远。

两越五六秋,水犀雄貔貅。

南征复七载,鲸波息闽海。

百粤虑转深,谁怜和氏心?

千金几垂罄,松菊荒三径。

紫泥俨回鸾,万里重入关。

稽颡玉墀侧,回头惊泽国。

已分老楼船,羯来忽朝天!

古来忠与义,自可居蛮狄。

何当圣主恩,付以羽林军。

有怀未及吐,出振渔阳旅。

讵意流涕余,翻向长沙居!

嗟哉渔阳镇,边愁不可问。

凄其塞上行,何处古长城?

偶逢路旁女,泣下前致语:“阿郎戍边陲,何来轻薄儿?

莫展合欢席,置妾章台陌。

郎忧未能纾,妾忧殊难祛。

踟蹰日挥泪,王孙数停骑。

呼酒意翩翩,谁不窥婵娟?

但谓青楼下,安有罗敷者!

力竭计方穷,匕首飞白虹。

将以谢天纪,未忍先郎死。

赤胆犹斗悬,寸心亦金坚。

相期在白首,郎能知妾否?

行行蓟门东,云沙迷晴空。

寒衣欲前挈,北向更呜咽。

不怨夫婿未封侯,愿持妇德如金瓯”。

听罢拂须三太息,谁信红颜气英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