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关述

少年好纸笔,长事行间役。

落落惭父书,为国空驰驱。

三吴早分阃,一麾岂惮远。

两越五六秋,水犀雄貔貅。

南征复七载,鲸波息闽海。

百粤虑转深,谁怜和氏心?

千金几垂罄,松菊荒三径。

紫泥俨回鸾,万里重入关。

稽颡玉墀侧,回头惊泽国。

已分老楼船,羯来忽朝天!

古来忠与义,自可居蛮狄。

何当圣主恩,付以羽林军。

有怀未及吐,出振渔阳旅。

讵意流涕余,翻向长沙居!

嗟哉渔阳镇,边愁不可问。

凄其塞上行,何处古长城?

偶逢路旁女,泣下前致语:“阿郎戍边陲,何来轻薄儿?

莫展合欢席,置妾章台陌。

郎忧未能纾,妾忧殊难祛。

踟蹰日挥泪,王孙数停骑。

呼酒意翩翩,谁不窥婵娟?

但谓青楼下,安有罗敷者!

力竭计方穷,匕首飞白虹。

将以谢天纪,未忍先郎死。

赤胆犹斗悬,寸心亦金坚。

相期在白首,郎能知妾否?

行行蓟门东,云沙迷晴空。

寒衣欲前挈,北向更呜咽。

不怨夫婿未封侯,愿持妇德如金瓯”。

听罢拂须三太息,谁信红颜气英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所作的《入关述》。诗中描绘了戚继光从青年时期开始,投身于国家的军事事业,历经多年南征北战,最终功成身退的壮丽一生。

诗的开篇“少年好纸笔,长事行间役”,展现了戚继光年轻时对军事的兴趣与投入,以及他长期在战场上服役的经历。“落落惭父书,为国空驰驱”则表达了他对自身军事才能的谦逊态度,以及为了国家不惜一切的决心。

接着,“三吴早分阃,一麾岂惮远”描述了戚继光在多个地区担任要职,即使远赴他乡也无所畏惧。“两越五六秋,水犀雄貔貅”则赞扬了他在南方多次征战中的英勇表现。“南征复七载,鲸波息闽海”更是对他在福建平定倭寇的辉煌战绩的肯定。

“百粤虑转深,谁怜和氏心?”一句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安全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忠诚与正义的坚守。“千金几垂罄,松菊荒三径”则通过个人生活境遇的变化,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牺牲与离别。

“紫泥俨回鸾,万里重入关”描绘了戚继光功成后的归隐生活,以及对朝廷的忠诚。“稽颡玉墀侧,回头惊泽国”表达了他对国家的眷恋之情。“已分老楼船,羯来忽朝天!”则预示了他即将离开战场,回归朝堂。

“古来忠与义,自可居蛮狄”强调了忠诚与正义的重要性,即使身处边疆也能体现。“何当圣主恩,付以羽林军”表达了对君主的期待,希望得到更多的信任与支持。

“有怀未及吐,出振渔阳旅”则暗示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外界变化的敏感。“讵意流涕余,翻向长沙居!”则通过一个意外事件,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捉弄。

“嗟哉渔阳镇,边愁不可问。”表达了对边疆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国家边防安全的担忧。“凄其塞上行,何处古长城?”则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边疆的辽阔与险峻。

“偶逢路旁女,泣下前致语”描绘了戚继光在归途中偶遇的一位女子,通过对话揭示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与担忧。“阿郎戍边陲,何来轻薄儿?”表达了对丈夫忠诚的赞美,以及对那些轻浮之人的谴责。

“莫展合欢席,置妾章台陌。”则通过女子的话语,表达了对丈夫的忠诚与对家庭的重视。“郎忧未能纾,妾忧殊难祛。”强调了夫妻之间相互理解与支持的重要性。

“踟蹰日挥泪,王孙数停骑。”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戚继光在归途中的内心挣扎与情感波动。“呼酒意翩翩,谁不窥婵娟?”则通过宴会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人情世故与社会风貌。

“但谓青楼下,安有罗敷者!”通过引用古代典故,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力竭计方穷,匕首飞白虹。”则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面对困境时的决绝与勇气。

“将以谢天纪,未忍先郎死。”表达了对国家与家族责任的担当,以及对父亲的怀念。“赤胆犹斗悬,寸心亦金坚。”则通过比喻,展现了忠诚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相期在白首,郎能知妾否?”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对伴侣的理解与期待。“行行蓟门东,云沙迷晴空。”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旅途的遥远与艰辛。

“寒衣欲前挈,北向更呜咽。”则通过细节描绘,展现了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不怨夫婿未封侯,愿持妇德如金瓯。”表达了对丈夫的支持与理解,以及对家庭美德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戚继光一生经历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忠诚将领的高尚品格,以及对国家、家庭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充满了对忠诚、正义、爱情与家庭的颂扬,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与命运挑战的感慨。

收录诗词(246)

戚继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 字:元敬
  • 号:南塘
  • 籍贯:山东登州

相关古诗词

奉和中丞杨公送胡帅南还募兵韵

六郡储胥频入计,边臣何以报垂衣?

诏征间左开秦塞,春入江东树汉旗。

故里冰霜丹橘美,高堂云日紫泥辉。

姓名久已寒群虏,独立迟君蓟北扉。

形式: 七言律诗

蓟门述(其一)

忆从结发时,远戍渔阳陬。

官卑分易尽,常得櫜鞬游。

倏奉天王命,分符东海头。

怒发凌齐飙,壮图指吴钩。

弹冠桑梓间,父老慰且酬。

再拜谢父老,黾勉展所猷。

薄言省繁役,妄意振颓流。

遂得循例迁,幸免覆餗羞。

乙卯入吴会,倭奴正虔刘。

帆樯日无辉,烽燹天为愁。

征兵出万里,吴儿何能谋?

但称练土著,伊谁为之筹?

予承两将后,覆辙不敢由。

檄募婺越士,交知苦相留。

当日主此盟,惟有谭郡侯。

转瞬蔚如云,士气横南州。

才罢远方戍,始减征徙忧。

三年戢吴越,乃及闽楚畴。

六年事闽楚,五岭兴戈矛。

一时氛祲中,跃马更操舟。

狐鼠无遗踪,鲸鲵能复裒?

余黎既复业,残邑亦遂收。

海波息奔腾,山鬼绝啁啾。

驱驰片心存,至死那敢休!

方为永安计,海滨肆探求。

遴卒与澄籍,旦夕虑已周。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蓟门述(其二)

无何奉明诏,油幢移北壤。

假之旷代私,谬叨诸帅长。

庙议阅秋冬,未能定衔鞅。

枳橘诚足疑,参辰竟殊象。

边行历艰虞,拊膺频恻怆。

封章几万言,激烈一朝上。

圣明不予罪,天恩益骀荡。

开府蓟门东,复俾孤臣往。

至尊忧时殷,卿辅惜才广。

护持过婴儿,信任鲜猜党。

感深继以泣,何从展榛莽?

杪春复行边,严风尚萧爽。

柳条青未回,烧痕黑犹敞。

拟筑敌虏台,三千列嵣㟐。

庶几沙漠踪,一顾在指掌。

天险真足乘,天威益堪仰。

巨工眇程期,虑材更镌磉。

石涧深莫穷,遥岑几万丈。

联臂攀复登,丁丁振余响。

于役固焦劳,输诚靡抢攘。

形式: 古风

蓟门述(其三)

道逢老边卒,白发两垂颐。

不避五兵锋,向予重致词。

片言欲出口,双泪惨涟洏。

次第吐边情,一一三嗟咨。

赢卒当雄关,茕茕命如丝。

饷饩虽有常,粗粝不可炊。

仓庾隔数舍,两斛月所糜。

强者力负归,弱者易铢锱。

市贾谁欲售,竟为廪人资。

旧积与新征,交并眩所司。

陈陈恨相因,循弊无已时。

属夷时近关,仓皇势莫支。

外以助虏奸,内以邀重贻。

拂意戕逻卒,王制辄见縻。

将吏畏简书,徒增抚赉资。

即殚战士膏,莫逆猾虏姿。

爰立樵采法,以饰赋敛基。

公私倘各遂,樵采亦其宜。

乃今则不然,岁岁徒伤悲。

枵腹出关去,目昏神尤萎。

或返或见俘,吉凶难预期。

哭声应斧声,山风转凄其。

束薪未满额,公庭惧鞭笞。

侯门妻与母,对语情弗持。

尚谓官家饷,足疗数口饥。

妇人处闺阁,时艰奚能知?

寥寥升斗间,凋耗讵有差?

既均偿马金,充薪亦在兹。

沟壑立可待,十户九仳离。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