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寺门山水际,清浅照孱颜。
客棹晚维岸,僧房犹掩关。
日华穿竹静,云影过阶闲。
箕踞一长啸,忘怀物我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寺庙风景。开头两句“寺门山水际,清浅照孱颜”,通过对山水与光线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恬淡自然的氛围。“客棹晚维岸”和“僧房犹掩关”则传递出一位旅人在傍晚时分静坐在河岸边,而寺庙里的僧房依旧关闭着门扉,显露出一种隔绝尘世的宁静。
接下来的两句“日华穿竹静,云影过阶闲”,通过日光透过竹林和浮动的云影在台阶上缓慢移动的情景,再次强调了时间的静谧与空间的安详。最后,“箕踞一长啸,忘怀物我间”则表现出诗人席地而坐,发出悠长的叹息,仿佛是在与大自然对话,达到了心灵上的解脱和超然。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周遭景致的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和空间静谧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心宁静与精神寄托之所的追求。
不详
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江东谓之“韩徐”
苑里芳华早,皇家胜事多。
弓声达春气,弈思养天和。
煖酒红炉火,浮舟绿水波。
雪晴农事起,击壤听赓歌。
不共垂杨映绮寮,倚山临路自娇饶。
游人过去知香远,谷鸟飞来见影摇。
半隔烟岚遥隐隐,可堪风雨暮萧萧。
城中春色还如此,几处笙歌按舞腰。
雨霁秋光晚,亭虚野兴回。
沙鸥掠岸去,溪水上阶来。
客傲风欹帻,筵香菊在杯。
东山长许醉,何事忆天台。
前年都尉没边城,帐下何人领旧兵。
徼外瘴烟沉鼓角,山前秋日照铭旌。
笙歌却返乌衣巷,部曲皆还细柳营。
今日园林过寒食,马蹄犹拟入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