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辞太母灵舆三首(其三)

郁郁陵台瑞气多,短箫声裂想悲歌。

西郊泪尽身先返,唯有心随洛水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翻译

陵台之上瑞气缭绕,短箫声中似乎蕴含悲伤。
在西郊涕泣至尽,我只能先行返回,心中却如洛水波澜不息。

注释

郁郁:茂盛繁密。
陵台:古代帝王的陵墓或纪念台。
瑞气:吉祥的云气,象征好运。
短箫:短小的竹制吹奏乐器。
悲歌:悲伤的歌曲。
西郊:城市西部的郊区。
泪尽:眼泪流干。
心随洛水:心绪随着洛河的波动。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哀思与怀念之情的诗歌。开篇“郁郁陵台瑞气多,短箫声裂想悲歌”描绘了一种沉郁、繁华而又带有忧伤氛围的景象,其中“郁郁”二字传递出一种压抑的情感,“瑞气多”则暗示了陵台的非凡与庄严,而“短箫声裂”则是哀乐之音,激起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悲叹。

接下来的“西郊泪尽身先返,唯有心随洛水波”表达了诗人在经历了深切哀思之后,不得不离开那充满情感的地方。这里,“泪尽身先返”表现出诗人情绪耗竭、无奈离去的情景,而“唯有心随洛水波”则是说尽管身体已经离去了,但内心的思念依旧如同流动不息的洛水一般,永恒地与那片土地和逝者相连。这样的表述充分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逝者的不舍之情。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怀念之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哀思与悲痛。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板桥辞太母灵舆三首(其二)

元夕三宫綵仗随,月华灯彩近瑶池。

连昌故老曾经见,似梦如醒恍自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板桥辞太母灵舆三首(其一)

吉仗凶仪备古今,哀歌仍杂管箫音。

喧阗四海脩同轨,未满君王孝养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直舍新辟西窗二首(其二)

几岁榴花蔽曲隈,繁阴初逼坐中来。

西邻小槛如图画,偷入帘帷次第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直舍新辟西窗二首(其一)

推倒西墙平日功,暑天饶作一窗风。

人间岂有炎凉隔,只在施为向背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