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谪所舟发凤城驿别舒明府及诸亲

凤城驿接凤凰台,凤啸台中驿路催。

仙吏祗劳勤劝驾,故人宁用漫浮杯。

剑过江右龙为跃,书到衡阳雁正回。

抗疏功名原自薄,何堪闾倚望衣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赴谪所途中在凤城驿与友人分别的情景,充满了离愁别绪和对未来的忧虑。

首联“凤城驿接凤凰台,凤啸台中驿路催”,以“凤”为喻,象征着诗人即将前往的目的地,同时“凤啸”也暗示了离别的氛围。诗人所在的凤城驿与传说中的凤凰台相连,而凤凰的鸣叫似乎在催促着驿路,预示着旅程的开始,同时也加重了离别的感伤。

颔联“仙吏祗劳勤劝驾,故人宁用漫浮杯”,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诗人将友人比作“仙吏”,赞扬他们对旅途的周到安排和殷勤相送,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然而,在离别的时刻,诗人却觉得再多的酒宴也无法消解心中的离愁,体现了对友情的深刻理解。

颈联“剑过江右龙为跃,书到衡阳雁正回”,运用了两个典故。前句“剑过江右龙为跃”出自《史记》,比喻诗人即将踏上征途,如同宝剑出鞘,龙腾于天,充满壮志豪情。后句“书到衡阳雁正回”则引用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象征着诗人虽远行,但与亲友的联系并未中断,传递着温暖与希望。

尾联“抗疏功名原自薄,何堪闾倚望衣莱”,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忧虑。面对即将到来的贬谪生活,诗人意识到自己的功名之路可能变得艰难,甚至可能被边缘化。然而,即便如此,他也不愿辜负亲友的期望,不愿让家乡的亲人失望,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离别更加沉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赴谪途中对友情、离别、未来的复杂情感,以及在逆境中仍保持的坚韧与希望,是一首富有深意的送别之作。

收录诗词(550)

林熙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程冈宿旧主谢茂才叔侄宅

岭外驱驰频带雨,虔南投宿始占星。

昔年已挹芳兰秀,此日重依玉树荣。

偃蹇漫讶秦逐客,风流宁论鲁诸生。

相逢话旧清尊满,何必溪矶叹独醒。

形式: 七言律诗

刘养旦先生诸子即讲院祀先生余谪茶陵借宿赋五言近体为谢并得流字(其一)

先生还有子,颉颃并吞牛。

椿树羹墙见,荆花朝夕游。

刀头明月在,囊内锦云流。

郢调宁无和,燕山自有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刘养旦先生诸子即讲院祀先生余谪茶陵借宿赋五言近体为谢并得流字(其二)

齐居犹负郭,逐客暂淹留。

虎观山灵隐,驹神斗气流。

斯文应否泰,吾道任沉浮。

献纳诸昆事,东封且莫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先余册岷府曾过茶陵兹冯使君招饮即席呈谢时使君初任也

皇华曾此度湘流,此日重经太乙楼。

桐叶三年封帝子,萍踪千里晤君侯。

风临夏屋劳前席,云拥春台解敝裘。

圣主恩深投不远,长沙东望即瀛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