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太学敬心

圣人宝莫大于仁,刻玺曰宝始嬴秦。

秦垢何足污后人,汉腊不祀盗莽新。

传至后唐焚于火,石氏改制玉一颗。

元亡漏落桑乾河,渔者获之于网罗。

非秦旧玺乃石玺,是亦一石而已矣。

何苦连年远斗争,新鬼故鬼烦冤鸣。

辎重绝幕弃于地,换此亡国不祥器。

当时谏臣谏刑不谏兵,兵出皆以元为名。

疏陈及此周太学,其言便是卞和玉。

卞和玉,圣人宝。

胠其箧而逃者谁,地老天荒王保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周太学敬心》由清代诗人严遂成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对古代政治、道德与人性的深刻洞察。

诗中首先提到“圣人宝莫大于仁”,强调了仁德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刻玺曰宝始嬴秦”、“秦垢何足污后人”等句子,对比了秦始皇的功过,以及后世对秦朝的评价。汉代的祭祀问题、后唐的焚毁、石氏的改制、元朝的遗物等,都是历史变迁的缩影,反映了政权更迭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非秦旧玺乃石玺,是亦一石而已矣”一句,既是对历史文物的描述,也暗含了对权力象征的思考。接下来,“何苦连年远斗争,新鬼故鬼烦冤鸣”表达了对战争与争斗的批判,以及对无辜生命的哀悼。

“辎重绝幕弃于地,换此亡国不祥器”则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损失,以及那些被视为“不祥器”的物品背后的故事。最后,“当时谏臣谏刑不谏兵,兵出皆以元为名”强调了在政治决策中的重要性,即应关注法律与军事策略的平衡。

“疏陈及此周太学,其言便是卞和玉”引用了周朝太学的言论,与卞和献玉的故事相联系,进一步探讨了知识、道德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最后,“卞和玉,圣人宝。胠其箧而逃者谁,地老天荒王保保”以卞和献玉的故事结尾,寓意深长,暗示了真正的价值与智慧往往被忽视或误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事件的叙述与反思,探讨了道德、权力、知识与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283)

严遂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 字:崧占(一作崧瞻)
  • 号:海珊
  •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724

相关古诗词

扩廓帖木儿

含元殿会将心携,备撤江淮直到齐。

亡国六龙逾塞北,回军两虎斗关西。

致书绝幕无归雁,流木冯河一骇犀。

天下奇男中道死,颓城恸煞杞梁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中山王徐达

旧宫夜饮被蒙头,想见惊趋下拜秋。

廉恪小心曹武惠,深沉大局邓元侯。

六王共事权尤重,二国分封秩最优。

战罢归朝歌暇豫,西园画舫客清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齐尚书泰黄学士子澄

龙虎山高北燕翔,兵声藉口罪齐黄。

忍因发难诛晁错,恃以成功相李纲。

一死报君犹气节,两人误国共文章。

金川门启宫中火,漫指西南路渺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方学士孝孺(其一)

儒生手不管兵权,何苦陈筹帝座前。

反间书留围饷道,受降幡竖阻烧船。

薛嵓闻贿言难信,武胜行诛斗转坚。

马渡长江犹赐敕,赦王无罪速归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