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光仁老作墨梅甚妙为赋此

雪里梅开何草草,欲问清香无处讨。

回看水际竹丛边,寂寞闲愁洗妆早。

东坡戏作有声画,竹外一枝斜更好。

但恐金须容易堕,额黄虽妙难长保。

笑笑先生独爱竹,雪壁风梢麝煤扫。

应为冰姿不可传,醉里相忘亦颠倒。

惭愧高人笔下春,解使孤芳长不老。

从来病眼错黄昏,隔雾相看更相恼。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里梅花在雪中的绽放,以及竹林的静谧与寂寞。诗人通过“雪里梅开何草草”表达了对梅花在严寒中独自开放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接着,“欲问清香无处讨”则进一步渲染了梅花香气的难以捕捉,仿佛是大自然中最纯粹、最难以言喻的美好。

“回看水际竹丛边,寂寞闲愁洗妆早”两句,将视线转向了竹林,竹子的清冷与梅花的热烈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东坡的“东坡戏作有声画,竹外一枝斜更好”则借用了苏轼的诗句,赞美了墨梅画作的独特魅力,尤其是那斜出的一枝,更加生动传神。

“但恐金须容易堕,额黄虽妙难长保”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接下来,“笑笑先生独爱竹,雪壁风梢麝煤扫”描绘了一位诗人独自欣赏竹林的情景,通过“雪壁风梢麝煤扫”这一细节,展现了竹林在雪后的美丽景象和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

“应为冰姿不可传,醉里相忘亦颠倒”则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冰清玉洁之美的向往与追求,即使在醉酒的状态下,也无法完全忘却这份美。最后,“惭愧高人笔下春,解使孤芳长不老”是对画家技艺的高度赞扬,认为他能够将梅花的美永存于画中,使其不随时间而消逝。而“从来病眼错黄昏,隔雾相看更相恼”则是诗人自谦之语,表达了自己因视力不佳而错失美景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竹林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仁老以墨梅远景见寄作此谢之二首(其一)

荒寒扫横斜,稀疏开未遍。

烟昏雨毛空,标格终微见。

吴姬风鬓乱,睡色馀妒面。

谁令种性香,风味极不浅。

道人三昧力,幻出随意现。

塞管玉纤寒,无劳写哀怨。

形式: 古风

仁老以墨梅远景见寄作此谢之二首(其二)

数笔何处山,领略分树石。

远含千里姿,间见复层出。

我本个中人,惯卧苍崖侧。

借路行人间,勃土相欺得。

那知一幅中,见此晚秋色。

悠然欲归去,远壑谁同陟。

旁人笑绝缨,捲卷成陈迹。

形式: 古风

上巳日有怀昔从云庵老人此日山行

今年上巳日,久客望江南。

双林接脩水,石路入烟岚。

千峰出云雨,空谷吞寒潭。

苍杉郁童童,秀色动云庵。

不见庵中人,青灯耿尘龛。

空馀行乐处,攀翻闻笑谈。

风光与节物,触愁味参参。

临高望烟霭,衰涕落春衫。

形式: 古风

次韵胡民望小虫堕耳

先生素坦率,元日慵拜贺。

独从耶溪翁,掩门作清坐。

一尊对喧哗,酒酣巾帻堕。

忘形到挽须,困倒相枕卧。

一虫辄堕耳,忽觉风雨过。

隆隆竟不已,亟起呼灯火。

颇疑含沙流,射影阴中祸。

虫亦意堕井,咨嗟恨坎坷。

岂曰无意出,欲出但未果。

惊忧发清诗,怨语终婀娜。

夫子英伟姿,奇韵出羁锁。

那知乘一醉,遭此微物挫。

斗蚁真斗牛,此事古亦夥。

置之勿复疑,自可平物我。

我诗无好句,聊复相唱和。

恐亦有佳句,一笑千愁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