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送申公子涵光

十载相逢汾一曲,新诗历落鸣寒玉。

悬瓮山前百道泉,台骀祠下千章木。

登车冲雨马频嘶,似惜连钱锦障泥。

并州城外无行客,且共刘琨听夜鸡。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顾炎武所作,名为《雨中送申公子涵光》。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雨中的别离场景,情感深沉而真挚。

首句“十载相逢汾一曲”,以十年为时间跨度,回忆了与友人初次相遇的情景,通过“汾”这一地名,暗示了地点的变迁,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接下来,“新诗历落鸣寒玉”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新作的诗歌比作寒玉之鸣,既表现了诗作的清丽脱俗,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悬瓮山前百道泉,台骀祠下千章木”两句,描绘了送别途中的自然景观,悬瓮山前的百道泉水,台骀祠下的千章树木,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寓意着友情如同山泉般源源不断,如同树木般坚韧不拔。

“登车冲雨马频嘶,似惜连钱锦障泥”则进一步展现了送别的场景。在风雨中登车,马儿的嘶鸣似乎在表达对主人的不舍,而“连钱锦障泥”的细节描写,更添一份深情,象征着友情的深厚与珍贵。

最后,“并州城外无行客,且共刘琨听夜鸡”两句,以并州城外的空旷和与友人共听夜鸡声的场景结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孤独感和对友情的留恋。这里引用了晋代名将刘琨与好友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寓意着即使分别,友情的纽带也不会断裂,未来无论身处何方,心中总有温暖的灯火照亮前行的道路。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未来未知的担忧,以及对友情的深深珍视,读来令人动容。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詶史庶常可程

伊尹适有夏,太公之朝歌。

吾侪亦此时,将若苍生何。

跨驴入长安,七贵相经过。

不敢饰车马,资用防其多。

岂无取诸人,量足如饮河。

顾视世间人,夷清而惠和。

丈夫各有志,不用相讥诃。

君今寓高都,连山阻巍峨。

佳诗远寄将,建安激馀波。

想见萧寺中,抱膝苦吟哦。

古人尚詶言,亦期相切磋。

愿君无受惠,受惠难负荷。

愿君无倦游,倦游意蹉跎。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寄潘节士之弟耒

笔削于年在,英灵此日沦。

犹存太史弟,莫作嗣书人。

门户终还汝,男儿独重身。

裁诗无寄处,掩卷一伤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蒲州西门外铁牛唐时所造以系浮桥者今河西徙十馀里矣

唐代浮梁处,遗牛制尚新。

一朝移岸谷,千载困风尘。

失水鼋鼍没,依城鹳雀邻。

应无丞相问,傥与牧童亲。

世变形容老,年深战伐频。

无穷怀古意,舍尔适西秦。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潼关

黄河东来日西没,斩华作城高突兀。

关中尚可一丸封,奉诏东征苦仓卒。

紫髯岂在青城山,白骨未收殽渑间。

至今秦人到关哭,泪随河水无时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