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秋日感怀》由清代诗人蔡国琳所作,通过描绘秋日景象与个人心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功名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首句“叶落空阶秋气闲”,以落叶满阶、秋风轻拂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氛围,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接着,“艰难两鬓渐生斑”一句,诗人将个人的岁月痕迹与外界的自然变化相联系,形象地表达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经历的累积和岁月的无情。
“柴桑归老陶元亮,枯树伤心庾子山”两句,分别引用了东晋诗人陶渊明和南朝诗人庾信的典故。陶渊明晚年归隐柴桑,象征着对自由与自然生活的向往;庾信晚年身处异域,心系故乡,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思乡之情。这两句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少壮几时年欲暮,功名一霎念全删”揭示了诗人对青春易逝、功名无常的深切体会。他意识到年轻时光短暂,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因此决定摒弃世俗的欲望,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最后,“谋生剩有蜗庐在,参透禅机静掩关”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蜗庐比喻简陋的居所,禅机则指内心的领悟与修行。诗人认为,真正的生存价值在于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获得,而非外在物质的拥有。通过静默闭关,他试图达到心灵的纯净与和谐。
整体而言,《秋日感怀》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