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何夫子

猛士悲歌起大风,酒徒连夜入新丰。

闻诗东阁虚陪鲤,奏伎长杨较射熊。

前席少年方哭汉,后车元老待和戎。

谁怜虎帐横经客,差戴儒冠误乃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留别何夫子》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邝露所作,通过对比猛士与酒徒、东阁与长杨、少年与元老等不同角色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联“猛士悲歌起大风,酒徒连夜入新丰”,以“猛士”与“酒徒”的形象对比,前者慷慨激昂,后者放浪形骸,描绘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猛士在大风中高歌,象征着对理想与英雄主义的追求;而酒徒深夜前往新丰,可能意味着逃避现实或寻求暂时的解脱。

颔联“闻诗东阁虚陪鲤,奏伎长杨较射熊”,进一步将场景转向文人雅集与宫廷娱乐。东阁陪鲤,可能暗指文人聚会,以诗会友,但此处“虚”字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长杨奏伎、较射熊则描绘了宫廷中的奢华与娱乐,与文人的雅集形成鲜明对比。

颈联“前席少年方哭汉,后车元老待和戎”,通过“前席”与“后车”的典故,分别指代年轻官员的直谏与年长官员的外交使命。前席少年的“哭汉”可能象征着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政治现实的不满;后车元老的“待和戎”则表明了对和平外交政策的期待。

尾联“谁怜虎帐横经客,差戴儒冠误乃公”,表达了对那些在战场与书斋之间徘徊,试图以学问与智慧影响国家命运的学者们的同情与感慨。他们或许因未能直接参与国家大事而感到遗憾,同时也对自身在社会角色上的定位产生了疑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不同人物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反思,以及对那些在复杂社会环境中挣扎求索者的深切同情。

收录诗词(267)

邝露(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何夫子拜命元揆诗以趣装(其一)

烨烨玄岩咏紫芝,蒲轮前队引非氂。

七闽虎变雄三户,百粤鹰扬载六师。

砌荚尚依唐日月,宫槐重睹汉威仪。

十年辛苦调元老,窥见河清饮月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何夫子拜命元揆诗以趣装(其二)

樽俎先朝待折冲,师臣重咏旧车攻。

两京玉辂传桴鼓,五铎金陵应栈钟。

北阙渐看红日近,东山聊付白云封。

艰虞早识兴王地,望断南阳五色龙。

形式: 七言律诗

何夫子拜命元揆诗以趣装(其三)

帝赉傍求复旧京,中台星正紫微营。

九天素女云中侍,万国黄舆日下平。

棘水投纶苍兕啸,桐圭分土羽凰鸣。

历阳沸井寻常见,唯问荥河几度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肤功雅奏图(其一)

一曲清歌送谢安,青云天上忆弹冠。

千秋苜蓿归秦垒,九伐威仪肃汉官。

涿鹿月连弓影合,卢龙霜落剑花寒。

明时自笑终童老,欲请长缨愧羽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