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棹歌(其三十)

卧海拿云势莫知,优悠何处不相宜。

香象子,大龙儿,甚么波涛飏得伊。

形式: 词牌: 渔歌子

翻译

它的身影如同海中巨兽,无人能测其深浅,无论何处都显得自在无拘。
香象和大龙,它们在何种汹涌波涛中能驾驭这样的存在呢?

注释

卧海:形容像海中的巨兽。
拿云:比喻气势非凡,仿佛能掌控云霄。
优悠:自由自在的样子。
相宜:适合,适宜。
香象:佛教中的象征,可能指智慧或力量强大的生物。
大龙儿:可能指神话中的神龙或者强大之物。
波涛:海浪,也可比喻生活中的困难或挑战。
飏得伊:驾驭,扬起,这里指掌控。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德诚的作品,名为《拨棹歌(其三十)》。诗中“卧海拿云势莫知”一句,通过形象地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卧海拿云”,是将自己比作大海,将云朵抓在手中,形象地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任意所之的精神状态。而“势莫知”则表明这种状态无从得知,无人能辨其究竟,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接下来的“优悠何处不相宜”,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适应性。这里的“优悠”形容心情舒畅而又悠闲自得,“何处不相宜”则说明这种心态无论身在何处都能保持,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纷争、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最后两句“香象子,大龙儿,甚么波涛飏得伊”,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突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平和。这里的“香象子”、“大龙儿”,都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仙兽,它们常被用来形容人的高贵或超凡脱俗。而“甚么波涛飏得伊”则是在问,世间的什么波涛能够打扰到这样一颗宁静的心灵。这里的“波涛”,既可以理解为现实生活中的风波,也可以理解为心灵深处的困扰和不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超脱尘世的向往,以及面对世界的宁静与平和。这种境界,是中国古代修身养性思想的一种美好展现,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抒写。

收录诗词(40)

德诚(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拨棹歌(其三十一)

虽慕求鱼不食鱼,网帘蓬户本空无。

在世界,作凡夫,知闻祇是个毗卢。

形式: 词牌: 渔歌子

拨棹歌(其三十二)

香饵竿头也不无,向来祇是钓名鱼。

波沃日,浪涵虚,万象牢笼号有馀。

形式: 词牌: 渔歌子

拨棹歌(其三十三)

乾坤为舸月为篷,一带云山一径风。

身放荡,性灵空,何妨南北与西东。

形式: 词牌: 渔歌子

拨棹歌(其三十四)

终日江头理棹间,忽然失济若为还。

滩急急,水潺潺,争把浮生作等闲。

形式: 词牌: 渔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