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其十二)

第七烟菟没尾巴,食牛之气已堪誇。

丛林悱悱争唇吻,几个行人得到家。

形式: 偈颂 押[麻]韵

翻译

第七只兔子没了尾巴,它的食牛之气已经足以夸耀。
树林中动物们热烈地争夺食物,有几个行人能安全回家。

注释

第七:指代第七只。
烟菟:古代传说中的异兽,可能象征稀有或奇特的动物。
没尾巴:失去尾巴。
食牛之气:形容兔子食量大或气势非凡。
堪誇:值得夸赞。
丛林:广袤的森林。
悱悱:形容动物间激烈竞争或争夺。
争唇吻:争夺食物。
行人:旅行者或路人。
得到家:平安回到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宗杲所作的《颂古一百二十一首》中的第十二首。它以独特的禅意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第七烟兔没尾巴,食牛之气已堪誇",这里的“第七烟兔”可能象征着某种超越现实的灵性存在,没有世俗的羁绊,它的“没尾巴”暗示了它的超然和无形。而“食牛之气已堪誇”,则描绘了这种存在吸收并超越了世俗的繁华和力量,显得无比崇高。

"丛林悱悱争唇吻",将禅林中的众生比喻为争斗不休的生物,形象地展现了世间纷扰与欲望。然而,“几个行人得到家”则揭示出,只有极少数人能看破这纷扰,达到内心的宁静和归宿。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通过自然景象和动物隐喻,传达出禅宗追求超脱、放下执着的主题,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真谛。

收录诗词(425)

释宗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字:昙晦
  • 籍贯: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
  • 生卒年:1089~1163

相关古诗词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其十)

哑子得梦与谁说,起来相寻眼麻弥。

已向人前输肺腑,从教他自觅便宜。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其六)

觅心无处更何安,嚼啐通红铁一团。

从使眼开张意气,争如不受老胡谩。

形式: 偈颂 押[寒]韵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其五)

金鳌一掣沧溟竭,徒自悠悠泛小舟。

今日烟波无可钓,不须新月更为钩。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其四)

两处牢关击不通,纤尘不动自乖宗。

忽然业镜使杂碎,黄面矍昙失却踪。

形式: 偈颂 押[冬]韵